[心得] 《相親相愛不簡單?》談手足教養

作者: bin955099 (冰的)   2020-03-25 20:07:54
本書作者孫明儀老師的《愛上當爸媽那件事》日前已介紹過,而先前有板友提到的《相親
相愛不簡單》是她的最新力作。這本書的教養觀念相當細膩且到位,即便你目前只有一個
孩子,甚至還未成為爸媽,只要你想了解手足關係,都值得一讀。
(一)三大亮點
1.身為爸媽的我們,如何對每個孩子做到「公平」呢?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想法和行為,所以,爸媽根本不須糾結在「公平」
裡,努力解釋或證明,而應該是多花心思去發覺每個孩子所需要的不同方式,給予孩子獨
一無二的情感連結。
2.手足之間一定要相親相愛嗎?如果不喜歡對方,怎麼辦?
請允許孩子對彼此擁有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並非一無是處,因為它,我們才能學會表達與劃清界線。當手足被允許可以對對
方不高興,但又從這些負面情緒裡經驗到和好時,他們可以感覺到擁有真實的自我與手足
關係。
3.手足發生衝突在所難免,爸媽應如何妥善應對?
*適時介入
若沒有肢體或語言暴力等立即性的安全威脅,可先按兵不動,從旁觀察,等孩子有需要再
予以呼應。
若手足衝突在某個類似的情況下不斷重複,就表示他們卡在這個情境,無法想出解決方法
,此時就是「適時介入」的考量時機,協助他們從卡住的情境中轉化出來。
*適時介入的技巧
爸媽切勿落入主觀的處理模式,例如為孩子安上「欺負者」或是「受害者」。
我們可以試著表達對孩子的信任,相信他們會好好處理,例如:可以將「不要再搶弟弟東
西了」換成「媽媽相信你知道怎麼有禮貌的跟他要東西,所以想請你再試一次給媽媽看」

若孩子不希望父母介入,爸媽可以觀察他們日常的相處,並趁隙找機會單獨談話,個別詢
問,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與溫暖。
*處理衝突時要貼近孩子的心理需求
可以先確認孩子的情緒加以同理,進一步幫助孩子看見問題的根本,再和孩子一同思考出
解決的辦法。
(二)四大金句
1.孩子的行為常常只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是行為下面的情感需求與意圖。
2.孩子會從照顧者的眼神與話語回應中,理解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是否可以信任
世界的回應。因此,希望爸媽的陪伴是在生活裡,以「好奇」與「像鏡子一樣映射對孩子
理解」的方式回饋孩子細節。
3.為什麼有的時候,許多親職教育的原理我們都懂,但真正做起來卻十分困難。因為當我
們面對孩子的行為時,受的不只當下的情緒波動的影響,還包含過去的成長經驗與潛意識
裡的受傷感受,這一切複雜情緒的來源,都可能被投射在我們跟孩子的互動裡。
4.有些爸媽也許會說:「我小時候也是被打大的,長大後我明白那是我的爸媽為我好,所
以我想我的孩子以後會明白的。」我相信這類的爸媽一定也曾經歷過好長的衝突歷程,在
又愛又恨的痛苦複雜感覺中,才慢慢體會出自己爸媽當年的苦心。如果現在是我們當爸媽
,我們可以選擇調整自己對帶孩子的方式,為什麼我們要讓孩子經歷那些愛我們卻也恨我
們的感覺呢?
(三)我的看法
因為文化的緣故,我們從小和手足相處時,可能就常聽見長輩說「姊姊要禮讓弟弟」、「
妹妹要尊重哥哥」之類的話。兄弟姊妹相處時,常會有既互相依賴又互相比較的微妙關係
,也可能會因為某些小事,覺得父母偏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 。
作者的用意,不在指責上一代的不是,畢竟,在那個年代裡,每一對父母已經盡其所能的
滋養我們了。然而,隨著時代演進,教養的方式也在不斷進化中。
讀完這本書,我們將學會更細緻的手足教養學,和孩子們共創溫暖的親子關係,並且,學
會與自己的過去和解。
—————
我們不只是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45409100334706?d=n&sfns=m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