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覺得
在討論打罵教育的必要與效果前
應該先排除不應該或是不用打罵的情形
例如
1. 打罵大人淪為發洩情緒的手段
例如大人只是報復性的想打小孩消心頭之恨
這種如果自己有察覺就要克制
2. 壓抑小孩的情緒表現
我娘家媽媽就是屬於無法忍受小孩哭的大人
一開始她聽到小孩哭會說 你再哭我就打你
我第一次聽到時也有點不知所措
但是還是鼓起勇氣跟她說
小孩做不對的事你可以罵
不過你不應該阻止小孩哭
小孩哭是正常的事
是你自己覺得吵才受不了
比較幸運的是我媽媽願意聽也有慢慢修正
只是偶爾聽到小孩哭還是會不耐煩
我的作法就是看她心情 選擇溝通或是抱走小孩避難
3. 避免繼續刺激小孩
娘家媽媽一開始覺得小孩發脾氣大人要壓下去
不然脾氣會越來越大
所以小孩發脾氣的時候
娘家媽媽會講話戳小孩 比大小聲
我是等事件結束
跟她說你上次跟某某長輩講話 某某長輩態度很兇
你都會選擇等對方冷靜再跟她講話了
小孩在情緒化的時候也跟大人發脾氣一樣
等他情緒過去再講
你對大人做得到 對小孩也要一樣對待
娘家媽媽聽完有接受 後來小孩發脾氣的時候
還會提醒我別對小孩抓狂XD
4. 同理小孩
小孩有些時候做了大人所謂的錯事
其實是小孩的想法或是觀念還跟不上大人
遇到這種狀況 我覺得打罵對小孩也沒什麼幫助
就是有事沒事拿來跟小孩談一談
小孩多少會慢慢吸收
5. 用「至少」「幸好」「還好」等句子造樣造句
例如小孩打破玻璃
就試著想 幸好沒受傷
想完就發現大人自己也消氣了
以上的情形刪一刪
其實就會覺得好像沒什麼情況一定要打罵小孩
雖然我自己偶爾還是會忍不住狀況啦XD
最後講一點自己的觀察
在講到打罵的必要性與功效時
大人自己要評估跟小孩的關係到哪裡
因為除非是極端的打罵
不然影響小孩事後評價的多半是跟父母的關係與小孩心態
例如跟爸媽或祖父母關係好的大人
回憶小時候被打罵時 往往會選擇正向評價的態度 甚至還能拿來說笑
相反跟爸媽或祖父母關係不好的大人
容易選擇負面評價小時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