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ilison (汝非魚)》之銘言:
: 寶寶現在1.1Y,1Y之前我請育嬰假,目前復職給公婆帶一個月左右(有給錢)
: 婆婆家管多年,公公退休10余年,喜歡旅遊約60歲
: 偶有教養上不合,但大多時候都能配合
: 今天接到北投小家園的電話,上網查了一下覺得人數跟師生比不錯
: 但隊友覺得已經有人帶了為何還要再花一筆錢給人家帶
: 而且寶寶還小根本不需要學甚麼東西...等等
: 我自己是覺得可能可以試試看?想問問大家的意見
: PS.目前不打算給寶寶念幼幼班,是不是公托只能到2歲就要退托了呢?
本來是推文的,但發現內容太多,乾脆回文。
一點想法,供參。
推文裡有版友說到一個重點:「幼教訓練」。
如果在家帶有那樣的專業或自己有自覺願意學習,
那當然自己帶很好啊!
畢竟不少全職媽媽是真的很用心在帶孩子,
例如自己營造感統刺激、大小肌肉訓練、
生活常規、善用親子館或坊間課程等等...。
我必須說我非常、非常敬佩這些全職媽媽們,
真的很厲害、很用心!
但給長輩帶很難做到這樣吧?
老實說我在送托之前,
也覺得孩子還這麼小,
只要托嬰有做好生活照顧就好。
但後來實際瞭解後,
才知道他們是很認真的做課程規劃(至少我目前送的這間是這樣啦),
例如3月的課程重點是三原色,那就讓孩子實際接觸顏料、
榨汁讓孩子做嗅覺刺激、
固定有MT的老師上音樂課、
滑步車的大肌肉訓練等等...。
老實說雖然我自己讀了很多幼教理論,
但我還真做不到這種程度,因為....很辛苦。
生活常規和日常教養也是,
我以前很自然的以我的經驗來與孩子互動,
也是在與托嬰的老師溝通、請益的過程中,
我才發現自己很多盲點,
也學會許多引導孩子的方式。
不然大家也知道,貓狗嫌年紀的小孩,
真的很容易讓人理智短線。
或許自己讀教養書、與版友朋友請益討論,
最終也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但若有專業人員的協助,我想更能事半功倍。
就像我先前推文提到的,
0-6歲孩子的「學」,重點不在知識,
而是各項刺激。
所以說孩子這麼小不用學什麼,
其實是搞錯了「學」的定義,
他們現在可是以超級快速的大腦發展,
每天不停不停的在學習各種新事物啊!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學者不斷提感統訓練、政府推親子共讀的原因,
這跟什麼贏在起跑點一點關係都沒有。
另外,在這年紀,生活常規的養成相當重要,
我想這也不用我多提。
若是父母自己帶,應該都比較能做到孩子生活常規的培養,
但是長輩常有的問題就是太寵、難溝通、用過時的方式育兒...
接著就會衍生更多問題。
所以回到原po的提問,
那就要請原po想想,
給長輩帶,他們能提供什麼樣的環境與照顧品質?
父母本身又希望營造、給予孩子怎麼樣的成長與學習環境?
如果你有經濟壓力、
覺得長輩的帶法你可以接受、
不想孩子太小入病毒窟(送托前半年會頻繁生病,這個大家都很清楚)...,
那就繼續給長輩帶。
若反之,我會覺得你可以試試送托。
就像其他版友提到的,
將長輩當作最後後援就好,
平常讓他們可以休息,
畢竟...帶小孩真的爆炸累的!!!
長輩年紀大了,
也不要太操勞。
有版友提到,像是生活常規之類的,
其實不是送不送托,而是帶法的問題。
這一點都沒錯,
可是...現在照顧者是一般而言很難受控的長輩啊.......
那就要回到最基本的問題,
長輩好溝通嗎?願意吸收育兒新知嗎?
他帶的方式你可以接受嗎?
在各方面交叉評量下,
才能做出最合適原po家庭的選擇,
這方面別人是無從置喙的。
最後,關於安全感,
我的孩子2M開始送托,
我不知是天生氣質還是怎樣,
他的安全感可以說是爆棚 囧...
當然我們會盡可能的給予他擁抱、愛、適當的回應...等能讓他有安全感的舉措,
但新手爸媽其實也是邊做邊學,
好像也沒做什麼特別厲害的舉動。
我只能說或許我們剛好都有回應到孩子需要的點、
嬰兒期抱好抱滿、
盡量以平穩的情緒與孩子互動,
所以孩子一直以來都滿有安全感的。
因此,我不認為送托與否和安全感的養成有絕對關聯,
我反倒覺得父母要適時讓自己喘息,
才有更大的動力、更好的品質與孩子互動。
然後我們與孩子一樣,
都是時時刻刻都在學習,
我想這點很重要。
我們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氣、很頻繁的溝通,
才達到我們認為的平衡,
(而且這平衡也常被打破,然後又要再重新溝通...)
原po也可以各方面評估看看,
我相信你也會找出專屬於你家庭的平衡。
p.s:也千萬別以為送托就可以全部交給學校,
教育的根本在家庭,
學校只是輔助。
我們自己的情況是盡量配合老師,
有教養問題就與老師溝通、討論,
盡可能做到學校、家裡教養一致,
這樣才不會發生在校一條蟲(?)、在家小霸王的情況發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