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其實是很多)討論寶寶語言教育的文章
有點看不下去(或者是看得太投入)
個人淺見也來貢獻一篇
先說,這篇不是要提供什麼參考資料或是討論兒童發展或教學理論
純粹就個人經驗和觀察來寫一點看法
先簡單介紹我的語言背景
我來自一個香港移民家庭,所以我的母語是粵語和普通話
然後很小的時候(大約兩三歲)開始接觸英語
上大學時學了法語
在美國留學時,用英文學了日語
目前我自己評估,第一語言當然是普通話
粵語把我丟到香港兩三個月應該可以完全恢復(但是現在也不敢去,抖)
英語是near-native 程度
日語和法語應該要回到補習班填鴨一下才能重拾
我可以用英文接受資訊、思考、談話、寫作
可以隨時隨意中英切換,不會特別在意是哪一種語言
大部份時候都是bilingual 的工作模式
我這個人不是很重要,以上那些大家看看就好
在這邊我想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想想
學習一種語言(不論任何語言)的目的是什麼?根據這個目的,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先釐清這個問題,再來討論怎麼樣學最好
如果你問我,我希望我的小孩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什麼
既然我自己學習英文到這個程度,我會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用第二外語(至少一種)
做幾乎所有用母語做的事情
這當然是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從這個最難的目標往下想,你希望你的孩子用她的第二外語做什麼?
是只要能溝通就好?要應付中學以上的升學壓力?要可以用第二外語工作?
還是要能透過這個語言,接收,思考,感受,成為使用這個語言的共同體的一份子
進入這個語言所乘載和創造的文化與價值觀?
會這樣提問,是我觀察到許多人並未清楚設定好目標
就開始急著找方法:上全美、雙語、找外師、等等
也許有人會說啊我讓孩子早點接觸有何不好
早點接觸當然沒有不好,但必須配合家庭的整體資源和孩子的性情
考慮能否永續執行
最重要的是
不能忽略孩子在每個階段發展所需最重要的教養內容
比如說,如果自己決定只和孩子說英文
(我不反對和孩子說英文,但對於只說英文非常保留)
你能確定當孩子真的在英文模式成長了,她需要開始培養用英文思考的能力了
你自己的英文思考和對話能力跟得上嗎?
當溝通的內容不再只是簡單的句子
是感情和思考的時候
父母本身的英文詞彙與表達方式,有足夠的程度傳達嗎?
如果沒有,這個英語教學方式還能繼續嗎?還是親子之間的溝通要切換回中文呢?
相信很多人沒想這麼遠吧(笑)
以我自己來說,學語言的最終極目標就是讓大腦可以在那個語言中完全運作
而學齡前孩子正處在大腦發展的關鍵階段
因此,除非父母有極大的企圖心和豐厚的資源
用母語鞏固大腦發展的目標,再佐以其他語言的學習
我會覺得是比較適合的方式
因為,不論初期的沈浸式教學多麼投入
要真正掌握一個語言,必然需要下長期的苦功
還是有系統、有教材、有挑戰和挫折
講白一點,美國的小學生也是需要上reading和writing
那麼台灣的小朋友進入到學校或教學機構“才”學英文
又真的有比較晚嗎?
當你學了很多語言,除了母語之外,也許會找到另一個語言
也能表現自己,更也認同,最終可以在不同的語境和文化中切換
這在我看來才是學語言最美妙的事情
一點想法供參
(4) 關於寶寶養育/教養之問題,可使用此標題類別
=======================發文前請將以上CTRL+Y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