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寶寶] 全美語幼兒園

作者: hsuwenhsin (白)   2021-08-09 15:44:20
我們在美國 座標西雅圖
家裡女寶三歲不滿四歲(勉強沾上媽寶版的邊XDD)
因為爸爸不會中文 加上聽了很多小孩上學就不講中文的故事
決定讓她讀中文浸潤式幼兒園 剛讀完小班
因為學校活動很多也分享很多影片
我們算是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不同程度的小孩在浸潤式教學下一年的各種成果
不確定美國其他地方的情況
但以我們四周的同溫層 多語教育是顯學
支持『每個照顧者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跟孩子溝通』
上至學者專家(嬰兒辨音實驗的研究者Patricia Kuhl就住在這裡
以腦科學為根本的教養書Zero to Five作者也在這 書中寫過她女兒請中文保母的經驗)
到小兒科醫生、其他爸媽支援團體的家長
都沒有聽過任何『先把第一語言學好再說』的建議
這裡浸潤式學校以西語為大宗 中文次之
學生中有不少來自沒有任何中文或西文背景的家庭
我朋友小孩送的公立托嬰 甚至同時有講中文英文西文的照顧者
(小孩第三個會說的字就是西文的"水")
我們參觀的幾所中文幼兒園
大概都是2/3亞裔 然後有一半左右的學生家裡講中文
我女兒的學校一天當中大概80%-90%的時間是跟講中文的老師一起
一年下來 班上一開始完全沒聽過中文的小孩大概都可以主動講出完整的句子
(例如說『你要什麼口味的冰淇淋 我有草莓 chocolate vanilla』這樣)
當然還是有其限制 例如四聲不標準 常常需要夾英文字詞等
聽力的話大概是慢慢講的簡單指令聽得懂 但沒辦法聽懂正常速度的對話
浸潤式教學一年內可以達到的成果 其實已經非常驚人了
特別是對完全沒有中文背景的家長來說
第一次聽到小孩在家裡不自覺飆中文的時候 雖然聽不懂 但簡直就是天籟 XDD
如果遇到想讓小孩接觸外語的美國父母們 我會推薦他們去浸潤式幼兒園
但也因為知道好的浸潤式語言教育不容易 我對台灣的全美幼兒園反而有所保留
台灣的浸潤式幼兒園會碰到的先天限制可能不少
(以下的想法來自我自己對美國幼兒園的觀察、帶女兒回台時參加英語活動、
帶女兒回台在公園玩碰到外師帶幼兒園學生的觀察、
家人任教幼兒園的經驗等等)
1. 師資
這個沒辦法 成本問題
在美國 要找到『母語中文、有耐心有證照、有用中文教小孩數學經驗』的老師不算難
而且薪水可能不會比母語是英文的老師貴
我女兒學校的師資超豪華 一堆幼教碩士 學費也沒有比較高
而且這些老師基本上就是在美國成家立業打算一直教下去
在台灣 大家都知道全美幼兒園比較貴 基本上價差就是拿去付外師薪資
但是不是只有台灣需要英文老師 日本韓國中國泰國越南柬埔寨都在搶英文老師
各國各有自己的優勢 台灣的優勢是天氣食物人情味跟低物價
但其實單純就薪水而言沒有特別有吸引力
補習班跟幼兒園通常也不是外師首選(首選應該是外僑學校 然後公私立正式學校)
所以幼兒園可以找到母語英文、願意教小小孩就已經不錯了 不能太挑
而且大多是年輕人想要趁機遊歷世界體驗人生
相對就很難要求穩定性跟教學經驗
2. 師生比 老師工作量
大家都知道面對一個崩潰暴走的三歲兒有多困難
有證照的幼兒園老師面對一群崩潰暴走的三歲兒一定更困難
那沒有證照的外師面對一群崩潰暴走還語言不通的三歲兒呢?
語言不通怎麼辦呢? 有幾種方式
重複重複再重複、靠肢體語言、直接把小孩拉過來 這幾種方法都不輕鬆
所以浸潤式教學下 一個老師可以合理負擔的學生數其實應該要更低
但這樣成本就只好更高
還有一點是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
大人比較容易真心關懷愛護可以溝通的小孩
小孩的貼心話語和口無遮攔的天真都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的
而老師們有沒有辦法體會到小孩的貼心可愛其實影響老師對工作的成就感
要教跟自己母語不同的小孩 長期下來心理素質其實要很強
不敢說別人 我自己都發現女兒中文流利的時候我們比較親近(爸爸則反之 XDD)
然後她用中文的時候比較機伶 用英文的時候比較老實 XDD
自然而然就會影響身邊不同語言的大人對她的看法
這都是會默默影響孩子自信心跟自我認同的因素
幼兒園老師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找出可能發展遲緩或有特殊狀況的孩子
在孩子長期使用第二語言的的情況下很難真正了解一個孩子的認知跟社交發展的真實樣貌
3. 同儕
美國小學以上的浸潤式教學大多採所謂two-way immersion
班上一半同學已經會一定程度的中文 一半同學從零開始
幼兒園階段雖然沒辦法要求 但招生也是以此為目標
(家長其實都偷偷在打聽 學校的native speaker多是個賣點)
為什麼? 因為同儕之間可以互相學習
two-way immersion表示老師不需要嚴格要求小孩之間用的語言
小孩之間自己就有動力講中文跟不懂英文的同學溝通
老師用中文講指令 只要有兩三個小孩聽懂 自然就會帶動其他同學一起做
班上語言就是一下中文一下英文交錯流動
回到老師工作量 老師也只需要特別照顧那一半不會中文的小孩
回到台灣的全美幼兒園 除非班上一開始就很多小孩會英文
不然多少還是會需要強制要求上課時間No Chinese這樣的策略
4. 課程深度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很多人說全美也沒少學到什麼呀 該唱歌跳舞畫畫甚至科學都有上到
但是我自己的感想是其實課程的深度或廣度一定會受影響
我女兒剛開學時 花了五個星期在學顏色(?!)
老師課程設計很棒 讓孩子每天用不同顏色作藝術創作
玩紅綠燈練習自制力、甚至用紅黃綠燈教怎麼面對衝突
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獲
假設大家都用母語學習可以學到程度5的深度
浸潤式教學下 會中文的孩子大概可以學到4 不會中文的孩子大概學到表面的2
這已經是老師很專業、師生比很低的最佳狀況了
只能說要學語言一定會犧牲其他看得見看不見的學習 自己覺得值不值得而已
其實唱歌畫畫跳舞勞作這些都是很表面的東西
最容易被犧牲掉的是所謂的social-emotional learning(這又是個最近很流行的詞)
其一是大人可以教的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溫和堅定的教養所需要的語言其實非常複雜細緻
而且會隨著小孩的認知語言能力越來越複雜
以網路上找的中英文句子為例:
『哇!這麼難的問題你都知道,看來跟你平常很愛看書、喜歡跟大人討論問題有關喔!』
“Jasper, you seem upset that there are no more large blocks to build with
right now. It is difficult to wait!”
非母語的三歲小孩真的有辦法理解這樣的句子嗎?
為了讓孩子理解 這些句子可能就會變成極簡化的 "Good job" 『要等一下喔』
而這中間的微妙差異就是孩子錯過的學習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專家學者都建議跟孩子講自己最熟悉的語言 因為語言細緻度就是會有差)
其二是孩子之間透過化解衝突解決問題的能力 甚至是一起玩複雜遊戲的能力
這個更難 因為兩個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旗鼓相當才有辦法
http://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7391/1/095NTCTC096002-001.pdf
網路上發現這篇很有趣的論文
發現就算全美的孩子用中文玩遊戲 跟中文班孩子用中文玩遊戲
比起來遊戲的複雜程度有差 也玩不了那麼久
至於角色扮演遊戲和『和朋友吵架並和好』能力重不重要呢?有比英文能力重要嗎?
這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至於我家孩子的學校 老師不會要求孩子們在遊戲時間用的語言
所以大概就是同母語的孩子玩成一圈
我覺得這不是最佳解 但至少是一個讓孩子可以持續發展社交情緒力的折衷之道
5. 文化與價值觀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都蠻聽老師話的 也很容易認同老師所代表的語言文化
在美國浸潤式學校的孩子體驗到的是:
上課帶我畫畫唸書、帶我去上廁所照顧起居的是同一群老師 他們都是黑髮講中文
在美國強勢的主流文化下 這樣的狀況反而讓孩子更認同少數的文化
對孩子的自我認同、包容度都不是壞事
在台灣全美教育下的孩子體驗到的可能是:
班上的台師跟外師角色不太一樣
外師(長得跟我不像的那個)負責上課 講話大家都要專心聽 還可以叫大家No Chinese
台師(長得跟我比較像的那個)負責協助瑣事 好像沒那麼重要
(我們大人心知肚明 看薪水就知道了)
小孩對這種語言、種族與權力的關係非常敏感的
這一方面當然會成為孩子學英文的動力
但另一方面卻可能對孩子的自我認同有長遠的影響
寫到這裡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台灣的專家們反對幼兒園的英語教育
因為真的很難做到利大於弊
每一項先天限制都可以彌補 但都需要更好的師資、更低的師生比
覺得有些支持全美的家長似乎覺得除了價錢之外沒有其他成本 所以『不送白不送』
只是想要點出每一種選擇都是有代價的
只是有些代價比較明顯 有些比較不容易量化而已
當然選幼兒園絕對是考量整體的環境跟教學
以上的文章假設的是家長們都有很好的中文幼兒園可以選
如果我家附近只有背三字經弟子規的傳統幼兒園
那我不管全美全西全日我都會送 XDD
作者: sevensix1009 (Mr.)   2021-08-09 22:52:00
推!
作者: kimberly1225 (柚子)   2021-08-10 08:32:00
作者: BobbyJackson (Bobby Jackson)   2021-08-10 13:46:00
Good one
作者: hsiung120022 (小鎂)   2021-08-10 14:32:00
謝謝 好專業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