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名稱 : 害羞的小白兔
對象:2歲以上,較怕生、到新環境會較緊張的孩子。
到新環境需要先躲在自己的安全堡壘觀察,是很多比較害羞怕生小朋友常見的行為,這時
候過度期待孩子能趕快參與,除了增加家長與孩子彼此間的壓力外,更容易導致孩子認為
自己「害羞是不好的」。
繪本一開始的前兩頁,比較起害羞的小美,小美的手足則是到處探索,熱情的抱住很久不
見的阿嬤。這個對比在日常生活中常成為比較的話語,但我在和我女兒讀這本繪本時,特
別利用中性的方式,強調「人我之間的差異」,讓孩子知道這只是每個人的獨特性,而非
有好壞的比較在其中。
在繪本中,孩子雖退縮在旁,但並不代表孩子對於環境是沒興趣的。這也是家長在引導怕
生害羞孩子的一個重點,隱藏在退縮的行為之下,其實是孩子對於遊戲或同儕的興趣閃閃
發亮著,但因為無法在環境中感到安全自在,導致孩子不參與、家長覺得孩子對同儕互動
沒興趣、進而走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與同儕正向互動的經驗而重新定義自己「就是不
喜歡」和人相處,其實是最可惜的。因此在讀這本繪本時,我其實也會特別的強調出孩子
其實是喜歡久久沒見的阿嬤、對新環境其實有好奇,只是需要一點時間觀察,讓自己覺得
沒那麼緊張。
當阿嬤看到繪本中躲在箱子的小美,完全沒有急著要小美離開他的安全堡壘,甚至想辦法
讓小美能在箱子裡更舒服,是這本書我最愛的地方! 這個過程展現出對孩子情緒的接納,
並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當害羞怕生的孩子躲到一旁時,常會聽到「這有甚麼好怕的」、「膽小鬼
」,這種針對孩子本身個性的評價,傳遞著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好的「羞愧感」,除了對
孩子適應新環境沒有任何幫助外,甚至也造成孩子個性潛在的自卑感受,導致孩子在未來
與他人建立較親近關係的困難,且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到挫折。舉例來說,羞愧
感太強烈的孩子,常在接收到中性的提醒時,都容易過度敏感的覺得自己不好,解讀成是
自己被處罰或責罵,進而出現生氣或是挫折退縮等行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從主要照顧者的態度來認識進而評價自己,當繪本中的阿嬤能這樣
接納孩子的害羞時,孩子會知道,這樣的自己並沒有不好,這社會上的人本來就存在著差
異,能接納自己的個性,成長過程中也才有機會對於他人能展現出包容。
另外這繪本當中,利用遊戲讓孩子紓壓,重視參與動機,並藉由參與獲得成就感與自信,
以及在孩子能順利參與後,仍細膩著保留著箱子這個安全保壘,讓孩子知道這就是自己成
長過程中重要且珍貴的一部分,也是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大力推薦給家裡有害羞孩子的家長!
話說我們家老大在兩歲半左右的某一天睡前晚上聊天時間,問她為何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出
去玩,她回答:「我猶未準備好!猶未欲做伙出去耍,因為我會緊張
共兔仔仝款(翻譯:我還沒準備好!還沒有要一起出去玩,因為我會緊張,和兔子一樣)
」。印象最深刻的點就是她在說最後兩句話的時候是輕鬆笑笑的口氣,中性的看待害羞這
個情緒。
粉專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18788706186005/posts/73304771476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