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ction (suctionunit)》之銘言:
: 書中說明「集體歡騰」,就是指一群學生一起努力解決難題的興奮感,
: 推 zero1000: 實務不知如何操作?
想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驗。
我小學和國中時的數學主要是媽媽教的。
媽媽是高職畢業,小時成績不好,
她熱愛文學,所以我小時的課外書清一色是文學書籍,除了《漢聲小百科》。
日記裡,她寫道: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變得很難——難在題目本身的語文敘述,不是難在數學,
所以我必須好好培養ballII的語言邏輯能力。」
於是,至此,我在家教上仍沒有受過任何數學訓練,
我媽只練我語言。
國中時,數學更難了,
我媽為了教我,把國中數學親自讀一遍。
後來我喜歡上幾何,
有個原因是崇拜我媽,因為她找輔助線之快簡直神乎其技。
我的確也喜歡空間感,喜歡建築之美,
比較像是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這個面向。
我光走進一個動線設計絕妙的博物館都會感動到想哭。
(現實生活中,我則很悲慘的是個大路痴。)
(噢,我實在不懂為何我媽小時候成績很差。
她可能因為太愛我所以突然變聰明了。)
國中發生一件印象較深的事,
就是某次模擬考的數學很難,尤其是其中一題證明題。
幾天後從數學辦公室傳出一個消息,
說考卷解答本那題證明題的推演過程是錯的,必須重改,
正解須看我寫的解答。
(——我覺得證明題在數學裡有一種特殊的身份,其牽涉的語言邏輯感更多一點。)
升了高中,有點莫名所以的考上第一志願數理資優班,
也終於接觸到我人生第一本數學課外書:
《數學思考》。(這我猜那年代所有資優班的人都讀過XD)
班上同學很迷這本,下課經常討論,
當時我對數學的愛,
真的是建立在「天啊我最愛跟帥哥們一起討論了」——噢不,是「集體歡騰」上。
那時我們班的國文老師是哲學系出身,
每個月我們都要繳三千字以上的讀書報告。
所以這個時期,我大量接觸的課外書仍是文學,
(紅樓夢、三國演義、棋王樹王孩子王、邊城、雙城記、人子、黃春明電影小說……)
讀書報告最長寫過八千字。
國文老師曾評:
我們的詞彙不如文組華麗,但論點絕妙而豐富。
(國文老師是班導(教數學)特別邀來的。班導覺得哲學與論述訓練很重要。)
長大後我成了物理研究員。
研究員須有研究發表,
我覺得我把每一次paper寫好的能力,完全建立在從小到大的語言訓練上。
尤其是回覆審查者意見時,公關語言能力尤為重要。
(公關的基本能力是什麼?李靜蕾展示的就是「邏輯」啊~XD)
很不好意思,媽寶板的主題應該是三歲以前的教養,
(不過我覺得三歲以前就是拚命玩就好……XD)
但我猜想,這時候的媽媽,已經為寶寶的未來想很多很多了,
所以還是厚臉皮分享一下我個人小小的經驗。
不知道大家對「數學」的印象是什麼?
我不覺得我數學好,但我仍能站在數理研究的前沿。
我推測,一般人對數學的想望,應該是「邏輯」這一點。
而萬物皆有邏輯,不須特別從數學著手,(如我小時候一本數學課外書都沒碰過,)
只要從寶寶很愛很愛的東西開始著手就好了,
夠愛,就想專精;為了專精,一定要懂它的邏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