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家中小小孩確診

作者: ki0774747 (喵)   2022-05-10 13:28:07
看到這篇本來想回留言,但發現好長一串,乾脆回覆一篇全文,文章的部分沒耐心看完,
請直接拉到最下面看我分享的圖~
我是護理人員也是一位媽媽,我擁有這些護理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但遇到我的孩子有狀
況時,我還是會很緊張很焦慮,疾病最可怕的就是,上一秒你覺得還好、下一秒突然病程
就有不一樣的變化,如果我可以擁有一個「早知道」的技能,那我面對這些疾病時,我應
該就可以用某些回文者那麼淡然的態度去面對...
不可否認有很多人只要孩子一發燒就會很緊張,我老公就是...他從小孩出生,每一次不
舒服比我還快拿出耳溫槍XD,小孩那次的生病症狀有發燒,就30分鐘量一次,即使我再怎
麼一直跟他說,他還是覺得這樣才能放心,像我老公這樣對小孩發燒就這麼緊張的家長,
我相信一定很多!我曾經給他看過各種醫生文章、文獻,他腦子那個發燒就會燒到腦子壞
掉的想法還是一直在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這次的疫情爆發,我很慶幸自己剛好育嬰假,讓我孩子染疫的機率大幅降低(不好意思,
我沒有什麼偉大的情操,在我的孩子面前我只是一個母親,只有她們好,我才會好),那
張就醫緊訊及緊急就醫條件,寫的很清楚,但我不知道多數家長有辦法自行判斷嗎? 尤
其在語言還沒發展的嬰幼兒身上,照顧者的敏感度是非常重要的!呼吸急促一分鐘多少次
才是急促、什麼程度才叫喘、胸凹呼吸費力怎麼觀察?不會說話的孩子你怎麼評估他胸悶
胸痛頭痛腹痛?他到底是退燒後出汗還是冒冷汗能區別嗎?皮膚出的大理石斑是生理性還
是敗血症的徵象?有很多徵兆,不是簡單幾個文字就能判斷出來的,我在臨床1年跟我在
臨床10年觀察到的東西就完全不同級別,我不想批判政府什麼,醫療量能緊縮是事實,但
配套措施沒有想周全就喊著要共存,誰不會緊張!!我拿我女兒的命跟你賭嗎?想到我就
害怕到不行!
最後重點來了,我們現在能做的有什麼?
很多人說要把備藥備齊,像是退燒藥水、塞劑、止咳化痰、抗組織胺、喉嚨噴劑等等,但
其實藥物還是建議在醫生處方下使用。
https://i.imgur.com/hPmaMOJ.jpg
如果真的要自己去藥局購買,務必詢問小孩可使用的劑量(小孩是用年齡跟體重去計算的
),然後藥物開封後需不需要冰存也要問清楚,藥水通常都是開封後保存一個月,大人的
退燒藥、感冒藥也可以備著。體溫計建議有兩隻(我家有耳溫槍跟肛溫計)、血氧機(小
兒的就算了,那一台都是萬元起跳)、臉盆&防水床單(居家必備,小孩嘔吐真的太好用
~)
以下是李敏生醫生提供的居家照護紀錄日誌
我覺得更詳盡清楚
https://i.imgur.com/B483Yvw.jpg
https://i.imgur.com/rwQJ7lW.jpg
https://i.imgur.com/8ytX8Jw.jpg
https://i.imgur.com/AzBZOMR.jpg
https://i.imgur.com/L5FzJNI.jpg
https://i.imgur.com/zvhDj74.jpg
https://i.imgur.com/r9fltvG.jpg
照顧者們一定要持續記錄,那麼一旦有警訊徵兆出現,才能及時發現~
當然最希望的還是以上都是備而無用:(
————————————————————————
看了大家的留言和訊息,補充一些資訊和回覆~
關於藥物,現在很多醫院都有視訊門診與居隔藥師送藥到家的一些管道
https://i.imgur.com/L1pN84K.jpg
取自藥師公會
https://i.imgur.com/iCPrWQx.jpg
可google搜尋關鍵字「民眾就醫權益 (視訊診療看這裡)」,無法提供網址被擋T_T
記得先把虛擬健保卡給辦好(需要三天工作天),視訊門診從去年就開始提供服務,應該
流程是很順暢的。還有提醒大家,小孩發燒也不要直接帶去門診,一樣會先被叫去走急診
的流程喔!
醫生分享的備藥資訊(有建議藥物和劑量)
https://i.imgur.com/w68Tub8.jpg
https://i.imgur.com/dmu06ko.jpg
https://i.imgur.com/jugaS4Z.jpg
取自許書華醫師臉書
醫生有特別提醒並不鼓勵大家平時都自己拿藥不看醫生喔!只是非常時期,所以整理症狀
輔助的藥大家能參考。請記得要在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
我自己是大人小孩的藥物都已經備好,有版友建議可以就診請醫生開,但分享一下我遇到
的狀況是我們兒科醫生說Ibuprofen的藥水缺貨無法開(因為來就診發燒的民眾太多了)
,所以我後來還是去藥局把藥備齊,電解水可以一起買,
,補充另一個必備的就是蒸氣噴霧器!尤其嬰幼兒自咳能力差,一般的0.9%生理食鹽水即
可(有0.45%更好)~
另外如果對發燒還有不清楚,可參考黃縱寧醫師的文章(google關鍵字「黃瑽寧:發燒衛
教」),我個人是38.5度以上才會給藥,一般用退燒藥後30分會確認一次直到退到38度以
下後的我老公是已經退燒了,他還是30分鐘量一次XD
居家照護日誌,其實只要孩子生病在家,都可以這樣紀錄,當您帶孩子去就診時,醫護人
員是需要透過這些家屬提供的資料,去判斷應該給予怎樣的應對措施,你給的資訊越多,
對孩子幫助就越大!補充一下,大小便的顏色性質次數最好也記錄一下,若有異常都是重
要的判斷依據喔~
這篇的最原PO的狀況是符合送急診的標準,我相信急診的醫護人員也不會覺得他多此一舉
,無論文獻、研究、數據統計跟跟我說這個機率有多低,幾十萬幾百萬分之一,我的孩子
都有可能是這個之一啊啊啊啊啊!
或許就醫時會遇到不耐煩的人員,但大多數時候真的都是他們分身乏術了,語氣態度才會
不好,如果真的送急診了,別忘了跟他們說聲謝謝辛苦了,那都是臨床工作者在最疲累最
忙碌的時候,還能感到值得的一瞬間~至於去急診要面臨的風險...唉,現在帶孩子去哪都

風險啊T_T 有很多確診分享文,大家也可以多爬文看看,心中才有個底,也可以知道一下
現在的急診狀況
寫了那麼多,只要這篇有幫到一位孩子都是值得的!希望一起挺過這段煎熬的時光
作者: rainwalnut (rainwalnut)   2022-05-10 13:32:00
推一下 醫護其實沒辦法能夠第一時間反應到 家長敏感點
作者: anniekinki (我是安絲琪!)   2022-05-10 13:32:00
謝謝妳說實話
作者: eejun1128 (smile)   2022-05-10 13:33:00
謝謝分享
作者: ilovebebe (OHAYOSHIKI!!!!)   2022-05-10 13:33:00
謝謝分享 很實用
作者: rainwalnut (rainwalnut)   2022-05-10 13:34:00
小孩發燒我大概是3.4小時檢查一次...都想買持續監測了
作者: crazyL   2022-05-10 13:34:00
謝謝分享
作者: rainwalnut (rainwalnut)   2022-05-10 13:35:00
超害怕半夜病程突然惡化....
作者: zyxcba5 (疑惑)   2022-05-10 13:36:00
太感謝了!真的不懂什麼叫喘或急促
作者: jeve8041988 (doggy)   2022-05-10 13:36:00
推!我光想如果是自己孩子燒到這樣早嚇死!
作者: njrmp (面對心魔)   2022-05-10 13:38:00
推 謝謝你的分享
作者: poplisa (普普麗莎)   2022-05-10 13:40:00
請問這樣腋溫的話是超過37.2度就算發燒?
作者: milk250 (牛奶好喝)   2022-05-10 13:44:00
作者: lilychichi (8/6~21去上海)   2022-05-10 13:46:00
謝謝你的分享
作者: Juice (戒)   2022-05-10 13:46:00
謝謝分享
作者: barnetta (要沉心修潛)   2022-05-10 13:46:00
謝謝您的分享
作者: inainavm00 (Ashley)   2022-05-10 13:48:00
推,其實身為醫護反而不敢一直推衛教內容。
作者: DKVOAE (vulxual)   2022-05-10 13:49:00
謝謝分享
作者: ssweetpotato   2022-05-10 13:50:00
推 謝謝分享
作者: inainavm00 (Ashley)   2022-05-10 13:51:00
回p大,腋溫37或37.2都可以算發燒,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數字略不同。
作者: sCReT (啾啾啾)   2022-05-10 13:52:00
謝謝你
作者: greensdream (放棄)   2022-05-10 13:52:00
推,我自己碰到醫生比較一致的說法是,如果你不會判斷就是趕快送醫院,要送門診或急診都可,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不是醫護,所以交給專業的判斷。
作者: fairy241 (MIN)   2022-05-10 13:52:00
謝謝分享
作者: zhihou (沐)   2022-05-10 13:53:00
推,謝謝分享,衛教單都看的懂但真的會怕自己哪裡有沒注意到的地方而耽誤了孩子的病情
作者: bluevillage (inner child)   2022-05-10 13:54:00
推這篇'
作者: greensdream (放棄)   2022-05-10 13:55:00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一件事情很奇怪,明明版上都在宣導不要自己當醫生,但是小孩有狀況送醫又被抨擊成這樣。送醫就是浪費醫療能源,不送醫又說爸媽敏感度太差延誤小孩就醫自己當醫生,上來發問又要被罵不會去看醫生嗎?建議去看醫生又要被罵浪費醫療資源,分享心得文又說人家父母大驚小怪,到底要怎麼做才不會一直被罵?
作者: karenlo (對~~我就是難搞!)   2022-05-10 13:57:00
不要理那些人,覺得有以上需要送醫症狀就送醫
作者: lifelong (Ragamuffin )   2022-05-10 13:57:00
謝謝分享
作者: karenlo (對~~我就是難搞!)   2022-05-10 13:58:00
不是自己遇到講風涼話都很簡單。感謝分享實用推
作者: chiao218 (...)   2022-05-10 13:59:00
感謝你的分享馬上把圖片存好存滿
作者: leonian (......)   2022-05-10 13:59:00
謝謝分享
作者: kedy81714 (飛躍地球)   2022-05-10 14:00:00
作者: thpst89105 (蛤)   2022-05-10 14:01:00
很實用!謝謝
作者: Rittle (青春小鳥一去...)   2022-05-10 14:02:00
謝謝分享!
作者: littlewind (願望的盡頭)   2022-05-10 14:03:00
謝謝分享
作者: mamajustgo (不是武藏 是又八)   2022-05-10 14:03:00
推分享
作者: beyuki (我老了)   2022-05-10 14:04:00
謝謝你的分享,比起某些冷冰冰的馬後炮,實用且溫暖多了
作者: safe (safe)   2022-05-10 14:06:00
:)
作者: weiling93 (一臉清秀)   2022-05-10 14:07:00
謝謝原PO分享,非常受用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帶來恐懼)   2022-05-10 14:09:00
謝謝實用資訊!
作者: chair209   2022-05-10 14:10:00
不要怕被罵就好了,又不會少一塊肉
作者: arley (啊勒)   2022-05-10 14:16:00
推 謝謝你的分享 有建設性多了
作者: xaxa0101 (無名氏)   2022-05-10 14:16:00
作者: maxyangXD (XD)   2022-05-10 14:18:00
感謝~這才是大部份為人父母的心聲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0 14:19:00
謝謝分享。 如果環境許可,常備藥也可以去診所請兒科醫生開,醫生會依照小孩年齡體重告知用法劑量等等,會比藥局更適合寶寶的狀況。
作者: manman0324 (太陽)   2022-05-10 14:19:00
推 說出父母的心聲
作者: cba1214 (cba1214)   2022-05-10 14:20:00
謝謝分享 希望大家都不要用到!
作者: kkkyyy (風)   2022-05-10 14:26:00
作者: doggy0919 (安安)   2022-05-10 14:29:00
小兒退燒藥水還是很必備啊 因為除非像原原po的孩子是已經確診 又嘴發紫 否則一發燒就抱去 目前的急診只會給藥水 讓你自己觀察而已 根本不會做什麼檢查... 不如在家先自行用藥並觀察 能退燒 並變成有活力就最好 還是不行 再去急診 起碼對醫師有個說法也不用再重複一直觀察了 誰都不想在危險的急診花時間觀察小孩吧而且發燒未必是確診 但沒事的小孩去一趟急診後 也是有機會 沒事變有事....不是其他爸媽太冷靜 太理智 而是目前的急診實在太可怕 以前我寶寶摔下沙發我就失去理智衝急診 可是現在...
作者: kellyow   2022-05-10 14:33:00
謝謝分享
作者: hoij79627 (誠徵回收業者)   2022-05-10 14:34:00
推!
作者: cynthia920 (Cynthia)   2022-05-10 14:38:00
謝謝分享,冷靜專業的聲音。
作者: hoij79627 (誠徵回收業者)   2022-05-10 14:39:00
上次兒科急診醫師明明有說有疑慮的建議還是送急診交由專業診斷,但某些人的重點只會畫到咳嗽鼻塞流鼻水衝急診幹嘛?這不是廢話嗎?只有咳嗽鼻塞流鼻水誰會衝急診?
作者: elyssa (elly)   2022-05-10 14:40:00
推推
作者: lolovero (涼)   2022-05-10 14:47:00
謝謝分享,如果現在執政的是其他政黨,不知某些人還會不會這麼淡定
作者: mamiifun (笨狸)   2022-05-10 14:51:00
謝謝分享
作者: doggy0919 (安安)   2022-05-10 14:55:00
我說的是要準備退燒藥水 最好還要在家先快篩過 省得冒風險去急診 然後在高危險環境中慢慢等我兩個月前曾帶發燒40度的小寶寶去過急診 醫師二話不說先快篩 然後就走了 篩檢結果出來前完全沒人理我我抱著孩子就夾在居檢人潮中等著 直到半小時後 快篩陰性確定 我才被准許進入診間 醫師這時才好好給我的孩子看診 做檢查 現在急診的狀況恐怕並不會比較好
作者: lordwill (熊的爆發力!!)   2022-05-10 14:57:00
感謝分享
作者: doggy0919 (安安)   2022-05-10 15:00:00
當時去急診篩檢的人們 陽性率遠遠沒有現在高 人也沒有現在多 所以現在去急診 就是必須要在更危險的地方等更久更久.... 所以我才建議 去急診前 先餵藥水觀察過 最好還先自行快篩過 看能不能因此發現不用去或起碼縮短危險時間 這都是切身經驗 不要以為因為孩子小又燒 醫師就會不顧一切先幫他詳細檢查確認 恐怕沒有這麼順利圓滿
作者: pomyopnion (四季)   2022-05-10 15:03:00
有專業也有同理心的文章看起來就是舒服
作者: kilumira567   2022-05-10 15:05:00
謝謝分享
作者: allloveme (ID隨便取)   2022-05-10 15:05:00
d大,我清明節後去也是這樣,抱著燒燒退退的小孩在冷風中等待結果,現在想必是更難熬
作者: crowcrow (鴉)   2022-05-10 15:09:00
就是需要還是該衝急診,也要做好到那邊還是要等很久的心理準備,只希望醫療量能還夠...
作者: doggy0919 (安安)   2022-05-10 15:10:00
有些人一直表達 現在的狀況 小孩發燒真得很驚恐 即使不符醫師說的重症情狀 也想去急診找醫師看看我懂 問題是 沒用 只是發燒的話 燒再高 沒先快篩人家不看 好不容易等到看 也只是先開藥水觀察 根本白擔染疫風險我孩子後來確診玫瑰疹 去急診前也是高燒 燒退燒退兩天 我當然覺得緊張 但急診室裡可沒人覺得
作者: crowcrow (鴉)   2022-05-10 15:10:00
也是覺得開放太快了,這種共存政策必會有犧牲
作者: neverleave9 (唯一信癢)   2022-05-10 15:18:00
謝謝分享!
作者: c8864c   2022-05-10 15:18:00
推推
作者: serene827 (bighead)   2022-05-10 15:20:00
謝謝分享
作者: ohmore (噢更多)   2022-05-10 15:27:00
謝謝分享!!
作者: hbdkt (君君)   2022-05-10 15:28:00
同感!在疫情還未到高峰期,快篩也還不足夠的情況下,不斷放寬,其實犧牲的是醫護人員、基層人員還有人民健康而已。
作者: pocky0o0 (黑眼圈)   2022-05-10 15:28:00
謝謝分享!實用推~~~
作者: jojomickey2 (放開那個女孩)   2022-05-10 15:33:00
非常有用的一篇文章,比檢討父母那些自以為優越的人好
作者: iill0909 (iill0909)   2022-05-10 15:44:00
推起來
作者: whitehow (肥宅小羊)   2022-05-10 15:56:00
謝謝分享
作者: ru899 (爆米花)   2022-05-10 16:01:00
感謝您 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0 16:07:00
是病毒選擇共存,人類根本沒有選擇權
作者: rain91502 (jane wu)   2022-05-10 16:08:00
已經做好準備 謝謝分享
作者: Kagome (Ti Amo)   2022-05-10 16:14:00
感謝分享
作者: xavier0802   2022-05-10 16:19:00
作者: immonsee (嬰兒藍)   2022-05-10 16:26:00
謝謝分享
作者: coco2018 (微笑的金魚)   2022-05-10 16:32:00
謝謝分享
作者: onaconflict (咕嘰呱呱)   2022-05-10 16:37:00
謝謝分享
作者: kellyliuls (凱莉)   2022-05-10 16:46:00
收藏+推這篇!無法理解部分網友的心態,只能說自己沒碰到講別人都很容易,有些甚至很會腦補做一堆評論,看了都覺得好笑XD
作者: miritreize (Milliardo)   2022-05-10 16:53:00
推溫暖又專業的分享其實doggy大說的也沒錯,急診等待也有危險性,爸媽也要小心孩子的安全。這道理大家都懂,只是有些推文說的像是爸媽為了自己安心,拖孩子去急診活受罪,這種用詞才讓大家反感。只能說,有時候就算是個道理,也要說出來的話有同理心,否則只是引戰又無法達到推廣效果
作者: Ai (寂寞小狗)   2022-05-10 16:59:00
其實大家心情都很矛盾,之前才有爸媽因為小孩被要求去急診採檢發怒,但去採檢的未滿2歲嬰兒可是近距離接觸過確診者的危險者!但若小孩有發燒不適,有人又覺得發高燒了,當然要去急診,要體諒父母的焦急,但發燒的原因很多,例如前面提到的玫瑰疹,看似燒得可怕,其實沒什麼危險性,反而是帶他去急診一趟更恐怖!所以在疫情之下,並未確診的寶寶到底何時該去急診、何時可以再看看,怎麼樣才是對寶寶最安全的做法,真得很難拿捏。所謂玫瑰疹不危險,也是馬後炮,在高燒而未確診時,誰知道是如何,但帶這樣的寶寶去[現在的]急診,又確確實實是給他添風險,疫情下父母難為啊!原原PO可以得到支持,一來是因為他的小孩已經確診,二來嘴唇發紫符合重症風險,去急診很適切,沒有爭議。
作者: synx   2022-05-10 17:16:00
大推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帶來恐懼)   2022-05-10 17:20:00
其實兒科醫學會給的就醫指引跟平時小兒的感冒發燒衛教差不多
作者: hanre (imagineu)   2022-05-10 17:20:00
謝謝分享
作者: p86941130   2022-05-10 17:34:00
作者: dabaduck (芭啦芭啦芭啦碰)   2022-05-10 17:56:00
感謝分享!
作者: fly1214 (許願星)   2022-05-10 18:01:00
受益良多,謝謝分享
作者: hoij79627 (誠徵回收業者)   2022-05-10 18:45:00
昨天才看某位名人分享自己吃發燒藥退燒,結果從尿道炎變成腎盂腎炎。還是建議大家不要亂給藥比較實在
作者: pobby920 (ann_pig)   2022-05-10 18:53:00
謝謝分享
作者: anniekinki (我是安絲琪!)   2022-05-10 19:15:00
可以先試著自己退燒試試啦,但就是要好好注意退燒後的狀況,退燒無效就要馬上送醫
作者: mia1116   2022-05-10 19:18:00
謝謝分享
作者: pttno924   2022-05-10 19:19:00
謝謝分享
作者: happystill (天堂)   2022-05-10 19:44:00
謝謝妳說實話+1
作者: t12385 (菇菇國國王)   2022-05-10 19:50:00
謝謝分享!
作者: xheath (heath)   2022-05-10 19:51:00
原原原po的小孩就是確診 才更需要謹慎 而不是用一般感冒發燒的常識來對待然後發燒魔人就在那邊 什麼流感更可怕 什麼感冒也沒藥醫我完全不知道無法理解 新冠確診的幼兒為什麼要當做一般感冒發燒處置
作者: anniekinki (我是安絲琪!)   2022-05-10 19:57:00
應該說就算想去診所也無法,據我所知診所不收確診者
作者: doggy0919 (安安)   2022-05-10 19:58:00
現在只要發燒 診所就不收了吧...
作者: chiuxox   2022-05-10 20:02:00
謝謝分享~
作者: Jiuliano (Quit)   2022-05-10 20:04:00
高雄請李敏生醫師說明後真的讓人比較安心
作者: fancygirl (緋緋)   2022-05-10 20:10:00
謝謝分享~
作者: adapt ( ￾  N)   2022-05-10 20:18:00
感謝分享
作者: mrmnc (小蝦米)   2022-05-10 20:22:00
推!感覺分享
作者: Nayatrei   2022-05-10 20:27:00
謝謝分享
作者: mirrorhide (Mirror)   2022-05-10 20:27:00
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並不只新冠,衛教的資訊同時也是醫師判斷的根據,你自己覺得急,跟醫師覺得的急不一樣的時候,也是不能得到什麼急切的處置,還是複述一遍衛教然後回家觀察。
作者: hsun0302 (hsun)   2022-05-10 20:40:00
謝謝你
作者: luvbxw (HELLO)   2022-05-10 20:42:00
謝謝分享!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0 20:43:00
https://i.imgur.com/GZZdofr.jpg除了新冠 感冒 還有很多小兒疾病都是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的,都只能緩解症狀支持療法
作者: pobby920 (ann_pig)   2022-05-10 20:49:00
推謝謝分享,看不懂樓上想表達什麼...
作者: dnkofe (赤空)   2022-05-10 20:50:00
感謝分享
作者: YAMABUTA (年紀大了就忘記暱稱這事)   2022-05-10 21:09:00
謝謝分享
作者: aquantum ( 風車 )   2022-05-10 21:14:00
作者: sharkimage (生日那天的甜蜜 ~知道效m)   2022-05-10 21:16:00
推 很討厭動不動就用居高臨下的態度指責別人那些推文
作者: ilovebebe (OHAYOSHIKI!!!!)   2022-05-10 21:29:00
有人很愛在別人文章下面牛頭不對馬嘴又自以為是的衛教別人 拜託自己發一篇衛教文暢所欲言好嗎?
作者: venev (遄飛吟遊,豈惴休咎)   2022-05-10 21:31:00
謝謝媽媽專業分享,非常受用。其實要父母不恐慌,需要是更多這方面的指引,相信這類資訊若能放在衛福部或疫情入口網站上,做父母的絕對願意在疫情升溫時先去研究。可惜這次多半都是一些民間醫師、醫學會、或相關背景的爸媽出來分享,自主應變的資訊門檻被拉得很高。
作者: nanaling (˙娜娜˙吵翻天啦!吵翻A)   2022-05-10 21:37:00
往上看看是誰又來這篇提的吧
作者: ilovebebe (OHAYOSHIKI!!!!)   2022-05-10 21:38:00
樓上+1 這代父母真的很累假訊息滿天飛 還有在帶風向的都要靠自己不斷的求證 衛福部的資訊也不能盡信樓上是指v 大
作者: amethystboy (紫晶男)   2022-05-10 21:39:00
推分享
作者: weiling93 (一臉清秀)   2022-05-10 21:43:00
只許自己跑題不准網友批評~哈哈
作者: bluesea1106 (大腳丫)   2022-05-10 21:50:00
作者: togyodomoto (堂本無限)   2022-05-10 22:14:00
感謝分享
作者: kevin955032 (kevin)   2022-05-10 22:31:00
感謝分享,希望大家能平安撐過這段時間
作者: pobby920 (ann_pig)   2022-05-10 22:36:00
N大其實你真的可以自己發一篇文
作者: Dasiqwai (DasDas)   2022-05-10 22:54:00
大家都知道小孩發燒有很多原因啦原po第一段就已經說【阿公先確診了】,在家庭成員已經確診的前提下,一歲小孩接著發燒+已先退燒又再燒上40度,合理推測就是新冠
作者: vita335 (平安,安居樂業)   2022-05-10 23:02:00
送急診是有異狀怕病情急轉直下,誣指只為了退燒太荒謬
作者: bulumeow (我好肥喔~~)   2022-05-10 23:17:00
推,謝謝分享
作者: greensdream (放棄)   2022-05-10 23:43:00
她不能發了啦....剛才版主水桶了
作者: kedy81714 (飛躍地球)   2022-05-10 23:48:00
曾經因為孩子狂咳,三天燒燒退退,又食慾不振到大醫院看診,其實並沒有燒到40度這麼誇張,在家也有用退燒藥水,然後就被轉到急診說是哮吼,醫生說再晚一些可能就要插管,有警覺的父母是好事,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能幫助自己的孩子,別人的意見就是當參考這樣
作者: xheath (heath)   2022-05-10 23:54:00
可憐吶 衛教仔 被水桶惹
作者: xbbx (for fun)   2022-05-11 00:13:00
謝謝分享
作者: cty520   2022-05-11 00:16:00
謝謝分享
作者: mobbed (shan)   2022-05-11 00:47:00
謝謝分享!不管是否疫情,小孩只要生病,當媽媽的就是24小時不睡,小孩又不會敘述,媽媽本身也不是很會辨別醫生講的狀況,只好一直盯著孩子,孩子醒著怕他沒活動力、沒休息,睡著了怕他睡太熟睡一睡就沒了,完全能體會孩子好我才好的心情
作者: Milktea13 (媛-*)   2022-05-11 00:58:00
謝謝分享
作者: dluog (gleen)   2022-05-11 01:45:00
感謝分享 這篇真的貼近父母的真實心情
作者: in176 (Ann)   2022-05-11 03:17:00
推!謝謝分享
作者: ascot (愛睡覺的貓)   2022-05-11 05:13:00
謝謝您所分享的資訊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22-05-11 06:00:00
謝謝您的分享
作者: yshih (忘憂)   2022-05-11 06:49:00
謝謝分享!
作者: z8439 (撿一個加拉哈德 >///<)   2022-05-11 08:21:00
謝謝妳溫暖又實用的分享
作者: diiky (老蝌蚪)   2022-05-11 08:32:00
作者: kiwiwi025   2022-05-11 09:35:00
謝謝分享
作者: fairy0413 (四連音)   2022-05-11 10:28:00
謝謝分享!!!!!
作者: MontoyaX (腦殘遊記發售中)   2022-05-11 10:56:00
太感謝你的實用資訊,比一堆風涼話好太太多了
作者: ceasefire (努力才有收穫)   2022-05-11 11:09:00
血氧機3000元左右就有,肛門塞劑是處方藥無法直接購買
作者: BLGreenTea (大麥綠茶)   2022-05-11 11:37:00
作者: clairene (克蕾烯)   2022-05-11 12:15:00
推這篇溫暖同理又有有用資訊
作者: hannima (漢妮媽)   2022-05-11 12:28:00
謝謝分享
作者: glamour01 (該走的路別害怕)   2022-05-11 13:02:00
作者: Donnael (心情點播)   2022-05-11 13:02:00
謝謝分享 很實用的文
作者: clairewuwt (小婷)   2022-05-11 13:16:00
謝謝分享
作者: ducklingj (游水的魚)   2022-05-11 13:20:00
謝謝分享
作者: Ewhen (Ewhen)   2022-05-11 13:57:00
謝謝分享,我老公跟原PO老公差不多,但他曾說因為小時候同學發燒,結果後來確診是小兒麻痺,所以可能有陰影
作者: sep75920 (花花)   2022-05-11 14:22:00
謝謝分享 很需要
作者: aletis (天真浪漫我很燦爛)   2022-05-11 14:56:00
謝謝分享
作者: felise (洋芋片)   2022-05-11 15:43:00
感謝分享!!謝謝
作者: underlaw (underlaw)   2022-05-11 16:55:00
非常實用 在現在只能自己的小孩自己救階段 感謝分享
作者: JackJou (Jack)   2022-05-11 17:50:00
謝謝分享
作者: spielt (素描)   2022-05-11 18:50:00
謝謝分享
作者: ching335 (momo)   2022-05-11 23:30:00
感謝分享
作者: c750927 (肥歐娜)   2022-05-12 06:45:00
這篇很實用,謝謝分享
作者: yi6527 (小巷)   2022-05-12 07:18:00
謝謝分享
作者: ttiinngg (ting)   2022-05-12 07:20:00
推!很實用,感謝~
作者: messfang (水冗的黑狗)   2022-05-12 16:35:00
謝謝分享
作者: cows0225   2022-05-13 12:25: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