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過了五個多月,雖然這種併發症機率極低,但還是跟大家分享這個故事,希望能幫助到有遇到一樣情況的媽媽,保持積極與正向。文極長又寫得有點流水帳,請多包涵
背景簡述&先說結論:
1. 所在地德國沒有月中也無月嫂可聘,雖然有助產士的體系(產後每週上門拜訪一兩次,每次約一小時看母體恢復如何及寶寶情況),但由於Covid,這兩年太多人生小孩體系已超過負荷,所以我們沒有排到助產士
2. 寶寶甫出生頭圍為38公分
3. 輸尿管已自行復原
在36週時,被醫生告知寶寶頭圍似乎偏大,已有38週,故而轉到計畫生產的醫院再評估一次,醫院原建議若39週無產兆便剖腹。由於我跟先生偏好自然產,我便提問若催生是不是還有機會能自然產,主任醫生當下認為是個非常好的方式,於是排在38週催生,如此預估屆時寶寶的頭圍會是40週大。
因為疫情,醫院只允許產婦獨自在醫院,先生只能在生產當下入院。當天早上報到後,住院醫生做超音波測寶寶頭圍35公分,認為可行於是塞藥劑,直到半夜一點開始陣痛,起先還能忍受,直到覺得沒辦法時,我從一般病房走到產房區想問問看能不能打減痛,醫生說先照CTG,結果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這中間我只覺得陣痛跟我從課上書上板上學到的都不一樣,幾乎無規律可言,而且從久久痛一次就直接突然間隔很短也很痛,快四點時,醫生說寶寶想出來了但我才開一指,於是建議我剖腹。
當下痛得亂七八糟,半夜人也累了,我看了手術同意書,洋洋灑灑各式各樣的風險寫在上面,雖然工作使用德文已久,但真的要完全聽懂讀懂醫療用語又是另一回事,心想剖腹也不是什麼新手術,就簽了(那個情境好像也沒別的選擇哈),先生則是接到醫院電話後火速趕來。
手術當下,寶寶出來後跟先生一起被帶到了等待室,我人留在手術台上不知道為什麼還沒結束,麻醉師看情況還安慰我說快好了再等一下,當下沒有想太多,之後先生轉告醫生的話,子宮有破裂我失了滿多血,為了縫補才比較久。幾個小時後尿管移除,被要求下床走去廁所,只覺得腹部好痛。產後當晚,醫院給了止痛藥,但總覺得除了剖腹傷口還有別的腹痛。
隔天住院醫生巡房,我立刻反應這極為不適的腹痛,位置在肚臍的右邊,連碰都碰不得,醫生按壓完剖腹傷後,原也想壓壓看我提出的位置,手才碰到我便痛得大叫。醫生問我若等級為1-10,10最痛,我會給多少分,我說絕對9分將近10分!
之後她馬上把超音波儀器搬進來,找主治一起看,沒和我說什麼,只說中午去照CT,這過程每次我需要移動時都會痛得身體僵直面目可憎,照完後的下午,泌尿科的主治來跟我說,我的尿路不通,可能有什麼卡在輸尿管,結石可能性最高,所以我的左腎水腫造成腹部劇痛,至於為什麼痛感是在前方右邊,只能說痛感的位置不見得是病因所在(他們也有檢查肝脾,但沒有發現異樣)。
當天傍晚泌尿科替我做全麻,可能是因為剛產後他們覺得全麻比較對我沒壓力,要拿出結石同時置放輸尿管導管協助尿液流到膀胱。我醒來後不知所以,只試著動一動,發現肚子不痛了還竊喜一下,又發現左後背多出一條從身體伸出的管子,管內沖著血色的液體,我當時以為是像剖腹一樣傷口也有留根管子讓廢血流出。
隔天一早,產科和泌尿科主治來解釋,說我的輸尿管沒有東西卡住,但極大可能是在子宮縫合時,縫線勾住了輸尿管,以致尿路阻塞。昨晚醫生無法置放導管,因為輸尿管不通,他管子從尿道經膀胱要往上進入輸尿管,才剛通過膀胱沒多少就過不去了,他只能進行「經皮腎造口術(Nierenfistel)」,將一根導管直接從背後插進腎臟,好讓裡面的尿液直接排出體外,導管尾部接著一個袋子。
原來我昨晚以為的那不只是血,而是摻著血的尿液!
產科說,剖腹時我的子宮內部有破裂,動脈有損傷所以流了很多血,他們必須儘快將裂縫補好,而血液降低了能見度,躲在子宮背面的輸尿管於是被縫線勾住,遺憾他們當下無法察覺。又因我剛生完,為了讓子宮休息,他們建議最快要等三個月再進行尿道的補救手術,也就是說我必須跟這個尿袋生活這麼久,還帶著新生兒。
尿道阻塞的處理方式,是將患處剪除,再兩端縫合。因為我的位子靠近膀胱,所以可能會是直接把輸尿管重接到膀胱,原來膀胱和輸尿管的接口會被封閉。一切只能三個月後,手術當下見情況來決定。
那是產後第三天,我人還頭昏腦脹,先生只有會客時間能來,寶寶偶爾會被推進房來,醫生講著我的第二外語,獨自一人我必須同時適應媽媽這個新角色以及消化和接受這個併發症。當下的我沒什麼反應,也做不出什麼反應,只能淡淡的回答醫生我了解了。我回想那手術同意書上洋洋灑灑的風險,隱約記著真的有這麼一條,苦笑著我的運氣真好。
一切的心理崩潰是在第五天出院後,我開始意識的背後的管子造成的不適以及尿袋帶來的不便,同時親友開始關心,台灣的親人尤其質疑是醫療疏失,而我心思只在孩子上跟即將開始的新生活,無法也不願回應醫療疏失這方面的討論,這只徒增更多壓力。
具體細節,先生和我如何渡過前三個月的我已經記不太清,也慶幸心理機制讓我別記得太過清楚,以免走不出負面情緒。基本上,第一個月我替自己煮月子餐,試了擠奶幾天後,發現可能我壓力太大沒有母乳,為了免除這個壓力,我們決定放棄母乳改用配方,先生於是一人扛起帶寶寶的任務、採買和大多數的家事,我則是幫忙輕鬆一點的,如摺衣服和洗奶瓶。
第二個月我的憂鬱情形明顯加深,想著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生個孩子都變了,是不是不生就沒這些事?想著之後要再手術,而這手術讓我必須接受不可逆的結果,以後可能會有尿路逆流等等其他風險。而我也開始忍受不了那外接的尿管和尿袋,加上新生兒帶來的挑戰,我每天會盯著月曆,真的數起日子挨著,數著第幾週寶寶可能會少哭一點,數著再有幾週擺脫這個尿袋,淚水在眼裡打轉,我還是只能數著數著。
尿管是需要定期更換以避免感染的,中間還發生尿管更換,我卻感染又住了幾天院的事,不贅述了,只想感謝那幾天一打一的先生。
因為德國的醫療體系分級嚴謹,我必須找一個泌尿專科醫生,就是自己開診所的那種,來做後續追蹤和安排手術,有幸我遇到了這個醫生。在第一次會面他聽了併發症的過程後,第一個反饋就是:「還有一種可能,縫線有可能會脫落,醫院有跟您說嗎?」我表示醫院沒提過。德國自從疫情,醫療人力也是吃緊,我在醫院時能確切感到人員的壓力和疲累,也不意外他們沒想到或忘記跟我說這些。
但醫生無法猜測縫線何時會掉落,也無法完全保證它真的會發生,加上我已經因為管子再住院過一次,我不想讓自己和家人去賭這個沒有日期的可能性,也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幸運。結果五月時,原本要安排手術重建輸尿管,又因為Covid延期,醫生便建議再去醫院從腎臟注射一次顯影劑,看看尿路情況如何。
那天我趴在床上,醫院從外接尿管注射顯影劑,從床上的動態X光觀察尿路。「我們來看看...好的...顯影劑流到膀胱囉。」我當下聽了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過幾天我興高采烈的拿著醫院的照片回診我的泌尿科診所,醫生滿臉笑吟吟的來等待室叫我名字,還沒進診間就說:「我已經讀過醫院傳來的報告囉!我怎麼說的?您省了一次手術,要有信心好事會發生!」
之後就是一些繁瑣的處理,總之尿管尿袋移除了,腎臟追蹤也正常沒有水腫跡象。至於那個縫線到底怎麼了?可能是鬆脫了,可能是被身體吸收了,可能這個,可能那個。在排尿正常後,我的憂鬱情況也顯著好轉了,偶爾想起會後怕而已。
最後來個備註
1. 我有找幾位各在不同單位的醫生,詢問過醫療疏失的可能性,他們都認為這是剖腹所知的風險,機率極低,很多醫生知道但執業多年也沒真的遇到,遺憾我真的碰到了,但要提起告訴的話,是幾乎沒勝算的,而同意書也當然有列這項風險。
另一些觀點是,以醫院來說,我當時失血頗多又動脈破裂,反而是他們救了我。
2. 因為德國的育嬰假制度,讓先生得以在保有工作還有育嬰津貼的情況下請假四個月,專心帶孩子以及給我各式幫助,目前先生繼續育嬰假但已開始工作50%。我則是請育嬰假100%一年,預計明年先回公司工作50%。
3. 因為尿路已通,所以後來就不需要手術了。輸尿管不是因為一般剖腹縫合被縫到,而是子宮內部破裂縫合被縫到。
4. 憂鬱期間我有看過一次心理醫生,但無法繼續,因為疫情這方面的醫療資源也緊繃,有很多人也需要心理醫治療
5. 我們從懷孕到產後無後援,就是互相仰賴彼此。請勿拿這篇文反來解讀月中、月嫂甚至月子非必需, 如果能的話,我和先生也很想要有月中,雖然先生不完全懂月子是什麼,但我們沒排到助產士他也覺得很無奈,很多事都是靠google,好在他戰力很強。是因為社會福利制度還有神隊友,讓我能夠不用月中來渡過這個艱辛階段。
生命是體驗一連串的奧妙,或許冥冥之中是用一種損害較小的方式抵擋了一個災難。感謝看完的你/妳,祝願大家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