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己的經驗給即將入住月中,或出月中後的媽媽們,儘快找出適合自己家庭的育兒方式。
我出月中後,目標是親餵+瓶餵配方奶,試圖找出讓自己較輕鬆的育兒方式,當初在月中,雖然護理人員有教怎麼餵奶,但自己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有可調整的地方,我怕出月中無法辨別嬰兒哭聲,嬰兒早上第一餐9、10點推進來後,到晚上11、12點親餵完最後一次再推回去,當中如果有護理師進來,她們會主動依我當下的餵奶姿勢,協助做微調變更輕鬆,用自己跟嬰兒當現有教材是最棒的!
因此,在親餵的躺餵、坐著餵,都能以雙肩放鬆、雙手騰出、嬰兒自己吸吮的方式哺乳。躺餵有時可以跟著一起睡覺(餵完嬰兒他奶睡,自己跟著睡)
善用可扣式哺乳枕,我現在反而喜歡嬰兒哺乳時間,同時跟我用餐時間撞在一起,他吃他的、我吃我的,親子共餐,我更節省時間。
當然白天自己顧,不是花大錢提早把自己累死,還是有幾個小時或半天我想放鬆會推回嬰兒室,有幾次我在月中上完瑜伽或講座,去嬰兒室看嫩嬰,發現護理師很大幅度的搖動我家小孩的嬰兒床,安撫正在大哭的他,護理師看見我去,問有要推回房嗎?我微笑的揮手拒絕,悠哉的去睡覺、放鬆發呆、吃點心。
我因此簡單的分辨自己小孩一天作息,大致可分成三大部分:清醒時間、小睡時間(有時夾雜黃昏哭鬧)、長睡眠時間
在月中觀察到嬰兒的各種狀態,儘管有些哭聲我還是回到家才猜出來,但也沒關係。像昨天才解鎖他短短十幾分鐘內三次哭聲或唉聲,一次是不要包包巾,一次是體內有氣本娃森七七要直立抱+拍嗝,一次是太無聊要人陪聊天。(當然每次他一哭,不是馬上一秒搞定,有時是觀察幾十秒到一兩分鐘才破關)
而餵奶擠奶常是把很多媽媽搞瘋的主因,很多人糾結餵小孩或擠奶要3-4小時一次,還設鬧鐘,到底自己的長睡眠那餐,要爬起來擠奶餵奶嗎?
我有問過月中護理師「深夜睡覺怎麼辦?」
她說:「奶量要記得供需平衡,以及媽媽奶量要夠,需要睡好、吃好、心情好,每個媽媽一定都有足夠的奶餵寶寶,通常媽媽沒奶都是壓力所致,肩頸僵硬也會影響,睡覺時的擠奶就放過自己吧!少一兩餐沒擠,不會怎麼樣,好好睡覺更重要。」
有幾次護理師進來問我一天擠乳多少,我都不好意思的說
「今天沒有擠,昨天整天有擠一次而已,兩邊只有30ml」
「今天奶有比較脹,嬰兒進房前,有擠到70ml」
她也說:「妳這樣才好,很多媽媽的乳腺炎,大多是自己擠來的,因為身體供需平衡的關係,有的媽媽親餵完,就又再擠出母乳要給小孩喝,下次身體覺得妳還需要這麼多多,就繼續生產,而感到脹奶就又要定時排出讓自己舒服,惡性循環之下,乳腺炎就上門了。」
我說:「原來如此!每次看到別的媽媽拿著一整籃滿滿的母奶,我還以為那樣才對。」
我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小白點,原本很緊張,後來護理師說給寶寶吸一吸,他自然會脫落,後來當天晚上睡前,就發現被吸到脫落,心裡也鬆一口氣,後面遇到幾次小白點,也就沒那麼緊張。
我待產時,朋友交代媽媽的深夜睡覺時間,最好有人可替手,因此寶寶能被他人瓶餵是最好,而我之後也有計畫會托嬰或寄長輩照顧,還是需要寶寶同時習慣親餵和瓶餵配方奶,回家後,我們固定一天有兩餐讓先生瓶餵,正好他是夜貓子,所以他會餵晚餐6、7點一次,半夜1點一次,我會在中間,寶寶10點入睡前親餵一次,而其餘的白天時間,就都是我親餵,而我先生入睡後,就會由我來安撫,讓他好好睡覺。白天兩人也會輪流替手找時間睡小覺,他之後去上班,我自己在白天會再微調一些,目前還在思考中。
我回到家後,沒擠過一次奶,自動擠乳器也從月中後半時期被我束之高閣,之後會擠奶,大概是有計劃外出幾天幾夜託人照顧嫩嬰,自己前幾天先擠出少量母奶給臨時照顧者,在嫩嬰離身幾天還能記得母奶的味道,臨時照顧者持續瓶餵配方奶,而外出幾天還是需3-4小時擠奶(維持晚上好好睡覺),讓自己維持奶量。
至於發奶,我自己是喝黑麥汁有用,在月中護理師也說就正常飲食,多喝水,湯湯水水最好了,所以回家就是一早把豬腳湯跟配料放電鍋壓下去(也有過排骨、雞,魚我不喜歡挑刺,沒煮過),一整天可以喝,或者白開水一直補充,讓自己身體持續有水份。
我要繼續在育兒路上奮鬥了,祝福不孤單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