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要分享家庭支出,只是想分享一下我在學時看過的台灣不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
我高中唸台中女中,課餘會去學校後方的內政部中區兒童之家(現已改隸衛生福利部)當
國中生的陪讀志工。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看家庭要失能到什麼程度,政府才會把孩子從
原生家庭移出送進兒童之家安置。
大學社團是自閉星雨服務團,每個學期有四個周末會帶北部的輕度、中度自閉症國高中生
外出做一天的活動,也是給家長喘息服務。每次出服務前,志工會去服務對象的家裡進行
家訪,了解每個星兒的狀況。
大學和研究所時雙主修、社團、實習和研究助理很忙,本來不想接額外的工作,但最後兩
年半 (2010-2012) 有人開了我拒絕不了的價碼,還是接了幾件13-17歲學生的家教。當時
稅後實拿時薪 TWD $1.1-1.3k,家教學生都讀一個學期學費 TWD 350k+ 的私立雙語學校
,遇到的家長都恨不得我天天去陪公子小姐寫作業。因為家教的緣故,我騎腳踏車進過宏
盛帝寶、信義富邦等豪宅,大概可稱為教養軍備競賽的個人戶軍火商吧。
我不會睜眼說瞎話說這三個環境中的孩子長得都一樣。我在兒童之家看過很多手臂上的圓
形燙疤,很多讓頭皮再也長不出頭髮的傷痕。有些自閉症兒童從外表和行動就看得出來他
們住在另一個星球上。最後這一群呢,不只穿戴得好,連體態也好看。
不過這三群孩子也有青少年的共通點,例如對性有諸多幻想,覺得敢把性器官和排泄物說
出口就很刺激(到底是為什麼???),喜歡聽發生在遠方的故事。
當初我只比服務的星兒或家教學生大不到十歲,就已經看得出來,他們雖然喜歡我或是佩
服我,願意聽我說話跟我互動,但他們看到父母時,還是會有一種裝不出來的轉變──像
是放下最後一道防線,表現出毫無掩飾的依賴和屁孩模樣。
而住在兒童之家的孩子,生活比較辛苦,但也不是毫無樂趣,他們懂得互相扶持,和各家
老師鬥嘴也鬥得很開。我記得我陪讀的國三女孩在唸課本上寫的「布農族八部合音」時來
了一段,對著我的稱讚,突然很興奮地說:「老師,下次我們去找舅舅,我叫他用獵槍給
你看!」
我沒有在這些孩子0-3歲時照顧過他們。不好意思無法分享跟媽寶板更相近的年齡層。但
是這篇主要是寫給原PO這位想當媽媽的人看的,應該還算本板事務。
這個討論串始於原PO (jennipooh) 還沒結婚就很負責地在思考育兒的事。她有穩定交往
的男友,兩個人之後想要有至少兩個孩子,對帶新生命來這個世界有正面的態度。因為她
沒有育兒的經驗,選擇了從金錢支出的角度詢問,還用了富養或窮養這種定義不明的詞彙
,我覺得無可厚非。但後來為什麼富養、窮養、數字多少變成重點了呢?
原PO天真又如何,預估得太高或太低,太相信後援又如何?沒有問題是笨問題。或許她的
陳述不太準確,但沒有人天生什麼都懂。我們都在學習。有些回應不僅僅是忘了善意,甚
至摻入惡意了。
我很佩服原PO。我曾經對生命抱持很消極的態度,排斥與他人產生連結,遑論從頭開始呵
護一個新生命。我在結婚三年後才開始想要不要有孩子。我問過有孩子的朋友,也問過決
定不生小孩的朋友。財務規劃自然是一環,但很少是最重要的考量。金錢貨幣是個簡單的
指標,容易拿來比較,但是它是最恰當的衡量方式嗎?
時間就不一樣了。假使原PO問的是「養小孩的平均耗時」,板友大概很快就能達成共識:
一輩子。即使孩子不在你身邊,他們還是或多或少會佔據你的心頭。Elizabeth Stone說
:「決定要孩子是影響深遠的選擇。你所決定的是讓自己的一顆心從今以後在體外走來走
去。」生命如此神秘,如此寶貴,如此令人敬畏和焦慮!
找到平息這股焦慮的方法也是學習。例如對某些板友的批評看看就好,去問表哥表姐他們
真的花了多少錢做個參考,跟男友具體地討論及想像一下你們只有兩個人過一輩子、有一
個孩子、兩個孩子、三個孩子的生活,還有你們會如何引進雙方家庭能提供的幫助。找本
適合你們的財務規劃習作來填數字。摒除雜音,專心著眼於生活中讓你們健康和開心的事
情。
如果你們鼓起勇氣養了孩子,應該會發現有些事情能讓人莫名地愉悅,例如觀察和觸摸嬰
兒的小小腳趾頭。
最後我想澄清一下,「機會成本」指的是因為將有限的資源用在某處,因而必須放棄其他
選項,所有被放棄的選項中能產生最高效益的用途。機會成本所指的資源不只有錢,效益
也不一定只能用金額來呈現。
舉例來說,現在是星期天晚上十點,我剛剛花了幼兒入睡後的兩小時打完這一篇。我不會
說這兩小時的機會成本是我兩個小時的薪水,因為我沒有在星期日晚上工作的必要。寫這
篇的機會成本是兩小時的閒暇閱讀,閱讀的效益是擴展我的思想,寫這篇的效益則是我可
以抒發一下我對生命的敬畏,對原PO的敬佩,順便幫一個預產期在今年十一月的朋友排解
一下讀到某些留言的焦慮。
我覺得為了這個效益,犧牲這兩個小時的閱讀時間是蠻值得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