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jh20015 (樂)》之銘言:
: 只是好奇問問
: 在bwf的排名上
: 前10很多都是亞洲人
: 有中國、日本、馬來西亞
: 但台灣的選手排名就比較少
: 國外的訓練和國內的訓練有什麼差異性嗎
: 或者是說比賽打得不夠多,積分不夠
: 以至於沒有排名那麼前面
我覺得
這有兩個層面探討
第一是大陸第一羽球播報員洪綱講的
台灣、日本、香港在球員挑選都走一樣的路線
套路大概是這樣:
小孩子從小被父母送去球隊 或是有興趣打球
然後一路給一些民間教練帶帶帶到高中 (當然也有運氣很好出生在重點學校學區的)
等全中運之類的比賽得名出頭以後
國家隊高中教練才去開始把打得出類拔萃的挑出來
等到進超重點學校進行真正的世界級訓練 大概已經15歲上下了了
所以有些動作要是定型 那真的是很難改 或是長不高之類的問題也很難修正了
反之 你看很多球員是父母以前就是國家隊員/教練
從小教起 那個動作就是出類拔萃 (簡毓瑾、方介民、戴姿穎)
所以在這一點跟某強國七歲就進體校 開始連生長進度都嚴格管理是無法競爭的
(姚明從小就測量手掌骨骼生長板長度 確認他會長到210公分以上)
所以第一點是文化 體校文化有差
當然這是國情問題 上一邊推文也講說在台灣靠運動維生比較困難
不過我覺得再挑選/培訓 國家未來運動員 還是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能夠把開始訓練的點 再往前提早個一兩年 絕對有差
第二點 要開始講好話了
從第一點你可以看到 既然很多球員 到15歲才開始進行國家級訓練
可是你看 其實我們從過往到現在 曾經待在世界前十的球員並不少
有在看球的就知道我們女雙甚至曾經高居世界第一
(雖然後來不歡而散 但那是後話了)
我要表達的是
即便我們花的資源很少 但CP值其實超高的
以人口、體育署的資源、職業隊的數量、訓練時間
郎克啊 ~ 其實是CP值高到爆表了啊~
因此在世界排名這點上面 也不用太妄自菲薄
你要知道我們再次用番薯精神征服了羽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