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ute320518 (cute320518)》之銘言:
: 該裝置使用方法很原始,就是在發球裁判的視線前方放上一根金屬立柱,上方有片透明
的
: 壓克力板,板上有條與地面平行的黑線,距離地面1.15公尺,發球裁判坐在座位上看過
去
: ,發球者球拍擊球瞬間不得超過這條黑線。
: https://i.imgur.com/hEnmkn0.jpg
: 國際羽總發球輔助判決器材,使用方法很原始。網路照片
關於這個器材,我有個疑問想和大家討論
就是假如發球審的身高過高或過矮
不就會影響裁判的標準!?
國中理化課都學過,看刻度時,視線應該要與刻度、水面平行
而且離發球審較遠的那個半場,影響更大
假設是一個身高170公分的發球審
他的眼睛距地面高155公分左右
坐下時,高度約減少50公分
也就是說發球審的視線高度距離地面只有105公分左右
還會隨著你是否坐直去影響每次裁量的尺度
我目前唯一想到能減少爭議的做法就是發球審的椅子高度必須可以調整
但我認為這樣的作法不僅麻煩,尤其對體型較不一般的裁判來說,更添困擾
題外話(我個人的看法)
我是反對發球高度統一的那派
我認為身高優勢在體育競技本來就很常見,硬要規定高度就是一種齊頭式的(假)平等
羽球發球高度,我認為跟棒球的好球帶很像,都是用假想線去裁定,也會隨著選手的身材
而有所轉變,也不時會有爭議判決發生,棒球也越來越多人支持以K-ZONE取代人工不精確
的判決,但目前尚未改革成功。
我能理解BWF是想要讓規則更加清楚才做出改革,在追求裁判的公平性上,BWF確實有做出
努力,比如引進鷹眼系統,但我覺得這次的改革方式不太恰當,一方面是裁判的精準度並
沒有大幅增加,反而還多了一些爭議性(發球審的身高),另一方面是,對某些選手不太公
平,他們必須得開始改變自己的發球習慣,可能會導致他們發球更容易失誤,這次的規則
改變,已經影響到選手打球的習慣,我覺得不是很恰當。
(小朋友學球的時候,可以先從肩膀高度開始發球,然後長高以後再慢慢往下降?這很怪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