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8-02-03 13:21:15林丹開年後慘遭三連敗 他還能成羽壇費德勒嗎?
34歲的林丹進入2018年之後慘遭三連敗。
除了連續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兩站大師賽首輪出局之外,他在2月1日進行的羽超聯賽半
決賽上也直落兩局輸給25歲的國手黃宇翔,聯賽以來的連勝紀錄被打破,也未能協助東家
青島隊挺進決賽。
一年前費德勒在澳網奪冠並拿下運動生涯中第18個大滿貫頭銜時,積攢19個世界冠軍
的林丹在微博上寫下短短一行字:“祝賀費18希望自己20加油。”
也就一年光景,費德勒的大滿貫頭銜增加到20個,而林丹還是原地踏步的“林19”。
隨著國際羽壇2018賽季開鑼,林丹今年將有兩次機會追平甚至趕超“費20”,但是能
否成功,林丹除了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一定程度上還要看5月的世界羽聯大會是否出現賽
事系統改革的重大轉機。
20冠,今年有兩次機會
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之後,林丹多次表達了希望堅持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想法。
他目前的世界排名是中國隊男單主力當中最高的,格拉斯哥世錦賽男單銀牌也是中國
隊去年在國際賽場上的最好成績。
在林丹透露的今年四大主要比賽當中,只有5月在泰國曼谷舉行的湯姆斯杯以及8月在
家門口南京舉行的世錦賽有機會問鼎世界冠軍頭銜。
湯姆斯杯是男團大賽,林丹自己表現好還不夠,得看其他隊友的發揮。而中國男隊已
連續兩屆無緣湯姆斯杯,2014年在半決賽輸給了日本男隊,2016年在1/4決賽不敵韓國男
隊。
如果林丹在湯姆斯杯上未能如願,那麼他在2018年榮膺“林20”的最後機會就是8月
在家門口舉行的世錦賽。
可是,林丹已非昔日所向披靡的“超級丹”,與他抗衡的不僅有“一生的對手”李宗
偉,還多出了丹麥的安賽龍、印度的斯裡坎斯、日本的桃田賢鬥等年輕對手。
林丹擁有豐富的比賽經驗,然而在體能上已很難與年輕對手分庭抗禮。
唯一可行的就是選擇性參賽,這一招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奪冠後成功驗證,時隔一
年以外卡身份在2013年世錦賽上照樣奪冠。
“罪魁禍首”是賽程?
進入2018年之後,世界羽聯改革了原有的賽事系統,規定世界排名單打前15和雙打前
10的選手是必須參加世界巡迴賽第二、第三級別的八站比賽,以及第四級別七站比賽中的
四站,否則就將面臨巨額罰款。
這一年裡的12站巡迴賽,還不包括亞錦賽、世錦賽、湯尤杯、亞運會、年終總決賽等
。
李宗偉首先站出來聲討世界羽聯的賽程安排不科學,因為在12站巡迴賽的基礎上,他
還要參加英聯邦運動會、亞運會、世錦賽等比賽,加起來足足達到了19個。
他表示,如果自己還是25歲,如此魔鬼賽程還是可以承受的,問題是現在已經35歲了
,他寧願繳納罰款,也不罔顧自己的狀態過度頻繁參賽。
林丹則似乎選擇了以“出工不出力”的方式無聲抗議世界羽聯的魔鬼賽程。
他在1月一口氣參加了馬來西亞和印尼兩站大師賽,但是,連續兩站都上演了“一輪
遊”。
34歲的他看淡輸贏,認為每年比賽如此多,自己不可能做到每站都能發揮出最好的水
準,他需要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加重要的比賽上,包括3月的全英賽、5月的湯姆斯杯、
8月的世錦賽和亞運會。
隨著2018賽季的開鑼,越來越多名將加入了林丹和李宗偉的“陣營”。
包括目前世界男單排名第一的23歲丹麥新星安賽龍、日本隊的格拉斯哥世錦賽女單冠
軍奧原希望、印度隊的前女單世界第一內瓦爾,他們都在聲討世界羽聯對於賽程設計不合
理。
學費德勒戰略性放棄?
在2015年蘇迪曼杯奪冠後,林丹的世界冠軍數就停留在19個。
而費德勒在經歷了2013年到2016年的4年冠軍荒後,2017年煥發第二春,無疑與他揚
長避短有所取捨的比賽計畫是分不開的。
比如在2017年,他就戰略性地放棄了紅土賽季。
他曾經這樣表示:“我已經不再是24歲的年齡,我必須有所取捨。我不能每天都保持
這樣的高速運轉,這會透支我的身體和精神。”
在澳網“開掛”之後,費德勒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溫網是我這個賽季最大的目標
,北美春季硬地比賽和法網對我來說都沒有那麼重要。”
果然,他在溫網拿下第八冠,美網止步八強。
相比之下,林丹除了狀態下滑之外,顯然世界羽聯的遊戲規則也拖了他的後腿。
要是一年需要參加12站賽事,34歲的他恐怕真的吃不消了。
好消息是,世界羽聯面對愈演愈烈的聲討似乎出現態度軟化的跡象,副主席圖蘭透露
,5月羽聯大會將根據所收集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討論賽事系統的編排與設定。
林丹停留在19冠的位置已經兩年多,隨著時間推移,他要升級“林20”的難度越來越
大,但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今36歲的費德勒已經榮膺“費20”,可見年齡對於這位傳奇巨星來說只是一個數字
。林丹是羽壇傳奇,相信沒有人反對這個說法吧。(廣州日報)
http://sports.sina.com.cn/o/2018-02-03/doc-ifyreyvz87028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