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hawna (面具與您融為一體)
2011-07-29 16:28:00覺得這篇寫的真好。
以回覆致意。
文內提到女棒發展的一個小地方我提出我的想法。
lialia小姐以立案一詞來區分女子棒球隊的分類。
我第一次看到,也覺得很有趣。我想她"立案"的意思是指有例行性的組織運作。
若是,則盈旗空運不屬於這個分類,他實質是南崁高中女壘隊,
由盈祺空運贊助參與各式棒壘賽事。
各校女壘隊接受企業贊助冠名參賽的例子很多,
所以女棒比賽可以看到各式的企業隊(遠雄、宏星化妝品、晨瑋環保....等)。
但本質不脫幾間主要女壘發展學校。
在許多社會球隊的棒球盃賽或聯盟賽中,常見不能有「甲組球員」參賽的規定。
以"男棒"的角度來說,也就是不能有現役三級棒球員及退役球員,
為的或許就是不傷害純社會人的自尊XD
但這種規定,反過來說,其實也等於扼殺了曾經是接受過正統棒球訓練,
但已經離開棒球職涯同為死老百姓的朋友們想要繼續對棒球有愛的機會。
女棒發展時間還不足以分級。各"立案"隊中,
也的確都有幾位年少時曾接受過棒壘球正式訓練的球員。
(現在當然也都是老百姓了,女壘運動員的社會出路跟男棒運動員一樣辛苦)。
所提的棒壘瑜亮情結,或許可以視為這發展過程的過渡期。
女棒尚未分級的狀況下,我們總會戲稱女棒都是甲組。
但球隊競賽實力本質上的差異,仍是存在的。
女棒在不成文的分組中,
大致就還是以球隊是否以現役體育本科學生為球員主體當作分界點。
但我想,等到時間夠了,風氣足了。
如所提開始有中小學的女子棒球隊。女棒正式的分級就會產生了。
至少各少棒隊中有女生已經不再是稀奇的新聞了。
可惜少棒女選手升國中後,目前還是只有壘球的選項。
以台灣女壘運動在國際間的實力,若同樣有從小養成的女棒運動員,
中華女棒隊不再只是大球換小球拼練個幾個月,相信跟美日一定是有得拼的。
所以依上述,國內目前女子棒球隊或許以下列分類,比較能讓外人了解女棒的發展:
社會人固定運作:
熾雲、台北先鋒、向日葵、Titans(前木棉花)、飛鷹(北縣新組隊,但似乎還未成型)
社會人不固定運作:
Together(去年為達音創研贊助,歷屆女壘國手、女壘教練及朋友們的專案組隊)
其他:
國體女子棒球隊(大學女子棒球愛好社團)
各級院校體育系女壘校隊於女棒賽期間轉練:
北體、台體、輔大、師大、南崁、埔里.....等校女壘隊都打過官辦女棒賽。
(但學生畢業以後,就又是社會人了呀~~)
至於棒球到底該不該稱國球我實在沒意見。
我只知道能在周末開心地打棒球,已經是隊上所有苦命上班族重要的生活養分了。
我也很懷念國中時,跟班上男生在河堤草地放個紙板,
照電視上演的位置站好,就可以開始自以為在比賽的時光。
即使我總是場上少數的女生,也沒有想過要當個棒球運動員。
但也從來沒有覺得我不能打棒球啊~
前面一些前輩的因棒球本質限制的而生的憂慮,
讓我想起了我老爹去上社區大學的瑜珈班。
他第一次上課回來就唉唉叫說只有他一個男生。
上到第二期,他就變成班長了XD
又有誰說,男生一定要打棒球打籃球。
運動嘛...動得好動得不好又如何。肯動就對了。
當然,男女老少看球加油一定還是要的。明天小王加油呀。
※ 引述《lialia (聊逍遙兮容與)》之銘言:
: 職業運動比賽人人愛說愛看
: 但在這個討論串沒出來以前
: 還真不知道有人對台灣棒球的想像
: 竟然只有職業比賽而已~"~
: 棒球本身是很陽剛的運動
: 但「陽剛」也是被塑造出來的形象
: 性別或其他身體上的差異,的確會造成運動表現的差異
: 但如不單純為競技,而是享受運動的樂趣
: 又有哪一項運動是天生適合某個性別或某一種人呢
: 台灣職棒只有男子+台灣對棒球的認知總是贏球至上+
: 女生被編派成只能站在場邊加油...
: 如果根據這些既有現象,就認定棒球是陽剛的運動
: 自然不會有「健康男人」以外的人參與或關心棒球運動
: 健康男人雖然很多,但畢竟還是人口的一部分而已
: 棒球要重拾國球風光,職棒要更多人看,品質更好
: 只把關心參與棒球的任務交給健康男人
: 顯然排除性太強,責任也太重了...
: 原PO說的不是應然而是他所看到的實際現象
: 這也蠻可以體諒的
: 畢竟棒球的亮點都在職業比賽跟三級比賽
: 如果不是特別注意,對此以外的棒球類型可能都缺乏資訊
: 我只想介紹一下我所認識的台灣女子棒球
: 看棒球板長知識,何樂而不為?
: 如果哪裡說得不對,請指教與補充:)
: 台灣現在有五支立案的女子成棒隊
: 分別是木棉花、向日葵、熾雲、先鋒、盈祺空運
: 以下沒有青少女棒,的確很可惜
: 2010年女棒也可以拿國光獎章以後
: 聽說有學校要成立青女棒球隊,但後來沒看到任何消息
: 但因為青少棒是可以男女混合的
: 可能因此就沒有青少女棒球隊了
: 以上是有立案的棒球隊,連其他沒立案的
: 大概有十支左右,幾乎全部都是棒壘混合,練習跟經營都很辛苦
: 一旦棒壘賽撞期,選手們幾乎都身心疲憊
: 女棒跟女壘之間一直有排擠效應
: 棒壘之間的瑜亮情結也一直是爭議點
: 但台灣的女壘成績不殊,而且在這種缺乏三級棒球體系的支持下
: 還能夠有這麼多支女子球隊
: 愛棒球的女生也非常多,需要被看見與支持
: 如果只把她們編派在場邊加油,不管對女球員或是女球迷
: 都是非常不公平的
: 更何況,台灣的女棒,在人數這麼少的情況下
: 在04,06跟08年都拿到世界杯女子棒球賽的第五名
: 可能有人想說女棒就算世界杯也不過爾爾
: 但她們的競爭對手是加拿大,美國,日本,澳洲等女棒蓬勃的國家
: 任何一個國家幾乎都有五十隊以上的女棒,從中遴選出選手
: 台灣從不到十隊,棒壘混合的人才中組隊
: 這成績水準也是國際級的
: 在日本有非常完整的三級女子棒球制度
: 三級加起來大概有兩百多個隊伍
: 很多學校跟社區都有女棒,真的令人相當羨慕
: 要說日本是個不崇尚陽剛氣概的國家,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吧
: 但顯然棒球並沒有被認為本來就是一個陽剛的運動
: 而且有了三級女棒的支持,去年日本也成立了女子日職聯盟
: 另外跟台灣距離很近的香港,彈丸之地
: 也成立了好幾支女子棒球隊,成立的時間幾乎都比台灣女棒隊來得早
: 因為兩地相近,也經常有機會跟台灣女棒切磋
: 寫太多了LoL
: 關於殘障棒球的事情,晚點有空再繼續寫
: 有時候聽到要讓棒球回復「國球」
: 都令人內心情緒很複雜
: 固然「國球」稱號可能使更多資源或目光累積在棒球運動上(真的有嗎XD)
: 但棒球負載了太多國家名譽、民族意識在身上,實在是太沉重了
: 棒球作為國球,要為國爭光,贏變成唯一衡量的價值
: 這也形成台灣棒迷普遍的贏球意識
: 熱潮過去,大家只記得輸贏,其他都忘記
: 難得在棒球板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