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種基層棒球問題根本就是病態
很多少棒都是收一些家庭或是教育結構比較不完整
然後就用老一輩那種用棒球來教育品格跟個性的思維
其實都是錯的
不可否認團體生活是可以改變一個人個品格跟個性
但是相對的在小的時候接受那樣的訓練
已為了得名拿冠軍的訓練
只是忽略掉這些人受教育的機會
那些問題是社會與教育的問題
並不是棒球的問題
台灣球員的思考往往都比其他國家差
就算到了成棒還是如此
很多球員到了青棒、成棒受了傷卻無法恢復原本的實力
主要還是教育的問題,無法有思考去如何自救
畢竟自己的身體還是自己了解
社區棒球全民棒球的概念在台灣雖然有推行但是還是不普遍
很多花東的球隊缺經費缺球具
台灣很多善心人士都大筆無私的捐助
其實都是一個變相的鼓勵他們要花更多時間去打好的成績
相對的在他們為了打好的成績的前提下忽略的是更多教育的機會
很多三級棒球的選手沒有打球之後也沒有繼續替棒球奉獻
常聽到的抱怨就是打棒球沒有用,早知道就不要打了
台灣棒球環境需要的是推廣
就算是國小的樂樂棒球都是有幫助的方式
棒球的資源是該給想打棒球的選手所有
而非家庭跟社會問題下的解決替代方式
只是很多人還是無法卻面對這樣的問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