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的不可預料,尤其是當你喜歡或支持的對象惡搞的時候,他可以把你對某件事
的喜悅瞬間化為烏有。
我講的不是馬窘,我講的是義大這個新球團。
十年前我開始看中職,那時我就發現球團會利用球迷對球員的支持綁架球迷。
他們亂搞,惡搞,不專業,把職業運動搞成人事問題的權力鬥爭,而且還避免不了假球。
我很失望的不願意再成為中職的消費者,連轉播都不看。
這時年中職發生什麼事,除了新聞大幅報導的假球案,其實誰拿總冠軍我都懶得管。
今年因為興農的轉手,義大接手後迎來了曼尼,加上啦啦隊、吉祥物,新人的崛起,
開始真心的喜歡這隻球隊。
可是好景不常,5月來自運動行銷專業的張副領隊離職,從此義大的行銷開始一蹶不振。
曼尼離開之後,球迷人數大幅下滑,慘到在上半季奪冠的關鍵時候人數從沒超過五千人。
這都算了,到了徐總突然驟世,到今天還不滿一個月,義大高層的亂搞幾乎是冷了球迷
的心。
職業運動在台灣一直沒法搞起來,即便是今年有所謂的棒球熱潮,其是到7月之後,
曼尼走之後,不管是進場觀眾還是收視率就一直往下調,而且是溜滑梯的那種。但是很奇
怪,除了米糕,我真的看不到其他球團有想辦法去創造話題(復古球衣算是一個梗),
吸引球迷進場。
然後義大換總教練這件事,讓我看清一件事:在台灣,50-60歲的這一代,
他們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高峰期成長,賺到了足夠的資本和社會地位。
可是他們過去成長的年代,搞派系鬥爭是常態,這不僅在企業,學術界也是這樣。
然後在職棒,義大換了謝秉諭接了領隊之後,在徐總還在的時候還罩的住他,
等到徐總一過世,他為了鞏固自己在球團的地位,就立刻迫不及待的想建立自己的人馬
與派系,他與大目的一拍即合其實就說明這點。
這兩個人都愛搞政治派系。然後重點是,六十歲的楊董事長就偏偏信這一套,
因為他不懂職棒行銷,但又不肯權力下放,所以就讓哪種他放心又談得來,
就是搞同一套運作模式的人能夠擁有權力,也就是最重要人適任免權。
而至於如何經營球迷,如何讓這個行業長遠發展,這是次要的考慮。
看穿這點之後就會感到很失望。因為這種搞法實在太老派了,
而且球迷進場不是要看你在派系鬥爭的陰影下的球員表現。
而這種搞法,只要球員有實力但是不聽話的那種,例如張泰山,
只要你一成績下滑,立刻砍薪,甚至釋出。
這說好聽是專業考量(戰績),其實只是要用這種方法去建立球團對球員的掌控罷了。
說真的,這難免讓人對50-60歲的這一代很不滿。
你們搞法只有這招嗎?你們不可能有專業,因為你們能賺錢的時候太容易了。
你們也不可能創新,因為財經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理,
對你們來說,掌握權力位置第一,成長是附帶的。
最重要的是,在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的現在,擁有權力財力地位的人其實他們退休,
或說退場機制不斷延後。
50-60歲這一代,其實他們到40歲的時候就能獨霸一方的人比比皆是。
但十年過去了,他們還是依然故我。
因為我並沒有被替代啊,我並沒有被鬥倒啊,我並沒有在時代的快速變遷中被淘汰啊。
什麼事情到最後還不是得靠我!
他們是除了自己的小孩之外,看待其他人的孩子都是沒有競爭力的一群人。
他們用這種眼光看世界,他們用何不合得來來選拔安排人事,
而且幾乎只用這種標準安排人事。
所以說到底是我們40歲的這一輩不爭氣。
我們搶不到位置,我們賺不到足夠的錢,我們不能在任何一個職場環境中呼風喚雨,
我們到現在,還是得仰人鼻息。
想到這裡我就覺得我無話可說。自己的失敗,怪不得別人。
但結論呢?
中職過了24年還是草創,還是老派經營至上,除了來個新會長不斷想辦法創新之外
如果球團沒法配合,中職在市場表現上永遠是曇花一現。
而球迷呢?只能一天到晚夢想自己哪天能否中超大樂透,買下一直球隊,
用自己的奉想去經營,但這永遠只能是夢想,等中了樂透,誰會真的去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