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大鍋飯的第一步:轉播權獨立
雖然大家都說今年對中華職棒來說是重新復甦的一年,而事實上,話題性和新聞熱度確實
一直維持在高峰,從經典賽到曼尼旋風,第五隊成立的風聲以及兄弟象轉手的爆炸性消息
,都讓人感覺到中職今年確實有了不一樣的新氣象。
但是,從休季後各隊一致性的裁減二軍人手來看,整個中職其實還是有著大鍋飯心態,沒
有那隊真的有很強烈的企圖心想要打破現狀,進而超越同儕。各隊維持著一致且和諧的保
守腳步,說好聽是穩定,說的實際點其實就是不求進取。
中職就像是個只有四個學生的班級,而且完全不需要和別班競爭,未來也不會有任何的升
學考試,也因此,在沒有壓力的驅使下,四名學生一起擺爛其實是最合理的發展。
而這就是中職的現況,二軍?陣容深度?球員培養?戰力銜接?通通不需要,反正就是一
套精英部隊打到底,核心球員受傷就推給運氣不好,明年再說;核心陣容老了就滾到後段
班去屯選秀權,爛個二、三年後再換新的核心部隊再戰十年。這套戰法在中職可說是絕對
的主流,配合上下賽季制還可發展出上半季當春訓,下半季拉尾盤之冠軍攻略法,整個聯
盟就是這樣和樂融融的爛成一團。
在這種情形下,即使有了第五隊,這第五個學生能起到什麼作用嗎?發奮讀書冀望能改變
班上風氣?我看還是加入團體一起擺爛比較實在。就像我們曾經幻想過當球團經營者都是
資金充裕的大企業後,中職就能擺脫小家子氣的經營作風,但事實卻狠狠打了我們一巴掌
,中職的不思進取絕不是只因為一個、二個守舊的絆腳石頭,整個集團的共犯體制才是中
職成長牛步化的主因。
要打破這穩固的現況,中職必須製造出差異化,讓一起擺爛不再是個合理的選項,反而是
只要誰能突出一點點,就能得到極為巨大的額外報酬,這樣才會驅使有人打破和諧,踏出
第一步的改變。接著再像是利用紅蘿蔔誘騙騾子的方式,一次一次,每次都試著在團結(
擺爛)的四隊中誘出一名「害群之馬」,如此一來,中職穩固的共犯體制才有可能被瓦解
。
就拿二軍來說好了,如果二軍的補助不是每隊一致,而是視二軍建設的成果來給予差別性
的補助數目,是不是就會有多一點可能看到球隊更重視二軍的建設?
參考國外職棒,每年的戰績好壞,會反映在球迷的入場意願,並直接反應在門票收入上,
這點中職也是相同,但效力似乎有限,球團頂多願意多花錢聘請能直接拉抬戰績的洋將。
這有可能是因為中職的門票價格偏低,至少在球團的眼中,每場多進場的門票收入低於他
投資在二軍及其他方面上的金額。舉個誇張點的例子,如果例行賽的票能像季後賽一樣賣
,有那支球團會不希望能把戰績拉起來好吸引球迷進場?又即使戰績不佳,球團也會努力
透過其他方式來拉攏球迷。
但門票價格的設定的問題太複雜,牽涉到球場設備、球迷體驗、屬地主義等議題,即使有
心要改革,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相對的,即將重新招標的電視轉播,就是一個非常值得
利用的工具。
前面提到國外球團會重視門票收入,但另一方面,巨額的電視轉播權利金收入,往往是球
團也同樣高度重視的財源,對大城市來說更是如此,球隊為了爭取談判新的轉撥權利金的
籌碼,往往會在合約到期前夕努力組建出具有競爭力的陣容,好換取下一張更優渥的轉播
合約。
從來競爭都會比獨大能創造出更多的利益,若中職能打破過去一家全包的轉播權販售方式
,改為開放各隊獨立出售各自的轉播權,如此一來,球團經營的成效(包括戰績、人氣、
球隊近況等),都會直接地反應在各隊能爭取到的轉播收入上,這便會形成一個鞭策球團
進步的動力在,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大家安穩地吃大鍋飯,均分轉播收入,比賽難看收視難
率低也是共業共受。未來若轉播分售,惡搞的球隊除了門票收入下滑,隨之而來的轉播權
利金損失會讓球隊更為疼痛。
而且以台灣充滿創意的經營方式,搞不好還會生出諸如:視勝率變化的「浮動」轉撥金,
上下半季每半季調整一次轉撥金,或權利金界的零簽三萬等等。雖然這些過去都是球團強
加諸在勞方上的不平等,但如果未來能用來強迫球團認真經營,或許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分售轉撥權有助於把餅作大,也能培養更多相關從業的人材;每隊不同的轉撥收入,更有
助於導引球團認真經營。再強調一次,要打破中職牢固的共犯體制,必須創造出差異化的
待遇環境,轉撥權獨立不會是解決一切的靈丹妙藥,但它至少會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職棒說到底應該是個營利事業,在台灣卻偏偏總被認為是廣告支出甚至是回饋社會的慈善
事業,這才衍生出各種奇形怪狀的台灣職棒特色。追根朔本,中職還是要追求賺錢,讓經
營職棒成為一門公認能賺錢的事業,用資本主義的力量去推動他,中職才有機會變成真正
的職業聯盟。
http://ppt.cc/a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