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中職最明顯的2次炒短線的例子
第一次是黑象事件後的隔年,"四大金剛"條款的實施
象隊球員幾乎全員淪陷,聯盟顧及比賽精采度放寬洋將人數,原意是讓象隊不至於落後其
他隊太多,卻意外造就出一群土投啦啦隊,而且導致象隊的整體體質毫無提升
這次可說是不得已.因為沒這樣做象隊可能打不下去,其他球隊都會受到連帶影響
球隊之間實力差距過大(特別是球隊數少的聯盟)對聯盟的整體發展也非常不利
所以這次的量身訂做,可以說是不得已的選擇,而相對的,球隊本身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四大金剛的後遺症,在現在的象隊中還有影響(二軍還有很多不符職棒實力的球員)
至於第二次,就完全是自己的選擇了,那就是去年的曼尼炫風
身為一個從俊國熊時代就開始支持這支球隊的球迷,從萬年B級隊到強隊再跌落落谷底
這支球隊的起落就跟大多數的職業球隊一樣
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球團只在乎曼尼為球隊帶來多少票房,而完全不考慮隊型
事實證明,炫風依然只是炫風,只想賺錢不顧長遠的規劃,絕對不會有好結果
找一個洋將來專職打DH,是最不值得的投資,更何況這支球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DH!!
徐生明總教練說的好,如果一個發展二十多年的聯盟,需要靠曼尼炫風才能衝出票房
那麼應該要全隊(包括教練)一人發一把不繡鋼武士刀,全部切腹自殺!!
經過去年的教訓,這支球隊今年補強洋將終於回歸基本面,從隊型著手,算是很好的轉變
炒短線絕對不會有好結果,就算短期內有好結果(EX:四大金剛時期的象隊),球隊也必然
內傷,而且後遺症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