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redLA (免驚蚊)
2014-05-08 09:13:25洋將在中華職棒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職棒元年(1990年)開打前曾經統一舉行洋將測試
與選秀,草創初期各隊最多可註冊5名,每場可同時上場3名,三商虎由康雷、哥雅、鷹俠
組成的「外籍三劍客」打線,迄今仍為球迷津津樂道。
1997年台灣大聯盟開打,中職因本土與外籍球星流失造成戰力失調,同意放寬洋將註冊人
數至10名,1998-99年更衝上破天荒的12名,比例幾乎是各隊25人名單的一半,造成中職6
隊連續2年登錄洋將逾100名(1998年116名、1999年100名)的奇特現象。
在1997-99年,各隊每場可登錄7或8名、同時上場3或4名,中職彷彿變成獨立聯盟,比賽
幾乎全看洋將表演,而把洋將戰力發揮到極致的首推「棒球魔術師」徐生明,即便1998年
幾乎全靠洋投撐場面(土投僅張見發、陳俊傑,共投44.1局,佔全季總局數4.8%),仍
率領味全龍締造3連霸。
龍隊完成3連霸的1999年,全季共登錄20名洋將,使用量在中職史上只能排第3,紀錄是
1998年兄弟象的24名(野手5、投手19),那年的中信鯨(野手7、投手15)、三商虎(野
手9、投手13)同以22名居次。
2000年受龍、虎兩隊解散影響,存活球隊的戰力獲得濃縮,加上環境持續低迷致使各隊預
算緊縮,到2002年底台灣大聯盟宣布解散前,單季洋將使用量創下連續3年不到20名的新
低,2000年甚至出現全季共登錄11名的紀錄,自2003年兩聯盟合併後,逐漸確立目前的運
作模式。(記者徐正揚)
http://ppt.cc/yA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