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亞運撇開教練團讓人不知所云又保守的戰術、調度
普遍選手年輕,大多缺乏經驗,面對職業級的韓國,輸的確不意外
至少在這場比賽裡,讓人對郭俊麟、陳冠宇的未來深具期待
火力在沒有爛戰術干擾情況下也能發揮
實力本來不如人,全力一拚個四海遊龍,或者渾然一氣孤注一擲
綜觀整個賽事,韓國除了先發投手強勁,就連後援投手也很穩定
狀況不佳、被掌握了,都還有其他投手可以彌補
而近年台灣雖然也出了很多強投,但卻一直沒有好的後援投手
唯一比較有印象的是前幾年的傅于剛,有150速球+控球,以及之前後援的王鏡銘
大元雖然也不差,但就只是穩定,沒有前兩者殺
是否還是得回歸到職棒生態與培育養成的落差?
讓選手沒有在好的位置,接受好的訓練與經驗累積
羅嘉仁速球再猛,也不是場場控球絕佳。扣除他,好像也沒有更適合的選項
所以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