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ruschen
這年頭要當一個「稱職」的大聯盟球迷真的是相當不簡單,因為在十幾二十年前,提起棒
球數據,大家看的仍不過是打擊率、全壘打、打點這些所謂的「打擊三圍」,投手方面則
是勝場數、防禦率,知道OPS及WHIP就足以稱得上是棒球數據的行家了。時過境遷,現今
FIP與BABIP四處可見,觸目皆是OPS+與WAR。當年流川楓曾經說過:「打籃球不是做算數
。」現在看棒球卻還真的頗像是在做數學。
不過也正因為數據分析的蓬勃發展,讓我們得以看到許多傳統數據下原本不為人知的一面
。例如投手「可能」無法掌控球被擊中後的結果(所謂的場內被安打率,簡寫為BABIP)
、保送的影響力遠比傳統觀念所想像的更為強大等等。不論是球迷或球隊高層都不斷透過
數據分析在學習如何更正確地評估一名球員的價值及預測其未來表現。而新一代「神之左
手」柯蕭(Clayton Kershaw)今年開季陷入異常低潮的表現,正是另一個用來檢視新一
代進階數據的最佳範例。
從昨天柯蕭對洛磯投不滿六局失五分防禦率暴漲到4.26,而且連四場先發挑戰生涯百勝都
鎩羽而歸(道奇這四戰一勝三敗)的表現來看,本季柯蕭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當然一方
面是因為過去幾年內他的成績實在太過鬼神(連續四年最低防禦率,三座賽揚獎),不論
是道奇或純粹欣賞柯蕭球技的粉絲都被他養大了胃口,而他今年目前為止的表現不過是稍
稍回歸正常而已。另一方面我們也大可以套用鄉民慣用的說法(或酸法):從進階數據來
看,柯蕭投這樣「很可惜,但也不必太過擔心」。
去年國聯賽揚獎得主柯蕭開季至今只拿1勝,防禦率4.26遠不如陳偉殷。
目前柯蕭先發七場比賽共面對打者185人次,這樣的數據並不算多,也不足以過早對他的
投球是否有任何異常下斷論。而且從進階數據來看,柯蕭的FIP要比他的防禦率低得多(
只有2.91),這是因為柯蕭今年的BABIP高達.357(全大聯盟第九高),遠高於他最近六
年每季保持在.270上下的水準,也比大聯盟總平均.292要高得多。只要這項數據在未來回
歸到原有水準,柯蕭的防禦率就會隨之下降。
其次柯蕭今年每九局保送2.2次的比例比去年的1.4次提高不少,但這是因為他去年投得太
好,事實上每九局保送2次上下仍與他的生涯水準接近,而且在昨天投5.2局保送4次前柯
蕭每九局只保送1.6人,這是數據樣本太小,一場比賽就足以造成大變動的又一例子。
同時柯蕭今年的三振能力不減,甚至現階段每九局三振11.4人次還比去年的10.8人次更高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柯蕭百勝難求,甚至防禦率暴漲一倍呢?
關鍵就出在柯蕭被擊出的全壘打支數上。在今年以前,柯蕭是全大聯盟最少被擊出全壘打
的投手(平均每九局出現0.55支),反觀今年投了44.1局就被轟了五發,每九局被打全壘
打支數1.02是他的生涯新高。
但是我們都知道擊出全壘打這回事有相當程度的運氣成份在。套句名言:「棒球是以吋為
單位的比賽(game of inches)」,球棒與球接觸的位置稍有小到幾公釐的差距,打出去
的球就有可能從全壘打變成深遠高飛球被接殺出局,也因此全壘打佔被擊出飛球的比率(
HR/FB%)這項數據時常因為樣本太少或運氣的關係而有劇烈變動。目前我們看到柯蕭的
HR/FB%高達20.8%(全大聯盟第六高),換句話說,柯蕭每被擊出五次飛球就有一次會變
成全壘打!這種異常的狀況顯然不可能持續一整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柯蕭今年的配球比例跟去年相比幾乎沒有改變,但他的滾飛比(
GB/FB)卻也上升到生涯新高的2.54(大聯盟第十)。雖然以柯蕭的過往表現來看這項數
據高得異常,卻也是他連續第六年滾飛比有所上升。高滾飛比對他的投球效率來說是有正
面意義的,意味著柯蕭可用更少球數面對更多打者。搭配上他的高三振率,這兩者的組合
幾乎就是頂級投手的雙料保證。
去年國聯3大強投,只有紅人的古維托(中)在今年表現正常,紅雀強投韋恩萊特(右)早已
報銷。
那麼柯蕭現階段的數據是否都那麼令人安心呢?倒也不一定。因為更進階的棒球數據,也
就是分析球被擊中狀態的數據對柯蕭來說是個隱憂。目前為止柯蕭被擊出平飛球的比率是
25.4%,比他生涯不到20%的水準高了不少。而我們都知道,被擊出平飛球是形成安打的主
因。如果我們進一步看棒球數據公司(Baseball Info Solutions,簡稱BIP)提供的擊球
數據,柯蕭今年被打者擊出的球中,擊球強勁的比例高達33.3%,更是明顯比他的生涯平
均24.7%高出許多。這是現階段柯蕭的投球表現唯一較令人擔憂的地方。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挖掘更多數據去了解柯蕭的表現。例如他今年在得點圈有跑者的被打
擊率高達.395(去年只有.190),當打者將他投出的第一球擊出,打擊率竟然高達.407、
長打率更高達.852(去年只有.291及.464)。但是一方面這些數據都還只有相當小的樣本
,並不具太大意義。另一方面柯蕭勢必會有所調整,如果看到這項數據的打者決定下回與
他交手時第一球就死命猛揮,結果很可能會是難堪的揮棒落空。
數據是死的,人是活的。在過去數據告訴我們一名球員有多優秀,儘管它時常發生錯誤。
在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加科學化的數據,像是柯蕭的這顆滑球下墜幅度少了多少公釐,
下一顆曲球被擊出的速度有多快之類。但人為及心理的因素終究難以量化。是否春訓時被
球擊中臉部在柯蕭心底留下了陰影,進而影響他的投球?數據分析無法測知,甚至可能連
柯蕭自己也不知道迎面飛來的這一球對他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數據不斷在進步,但終有其
侷限,或許這正是新世紀棒球迷人之所在。
http://udn.com/news/story/6999/89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