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enUp (路過的貓)》之銘言:
: 我有時候會覺得,我跟吳復連看的是同一個國家的棒球嗎?
: 2014年的第二屆黑豹旗,根據carwhy的統計,光有電視轉播的球賽,最快球速飆到140
: 公里以上的就有17個,135公里以上的則有48個,這其中還包括一個球速投到150公里
: 以上的宋文華。
: 青棒打木棒好壞與否先不論,這個世代的青棒球員,正好是台灣棒球有史以來球速最
: 好的一個世代耶!
: 一堆能丟到這種球速的投手進中職,結果最後養成130戰隊或是投沒兩季就操壞,是中
: 職的問題而不是青棒養成的問題吧。
最快球速跟均速似乎有很大差別呢
我覺得一堆業餘大物到了職棒就鳥掉有幾個原因
1.強度,職棒強度跟業餘以及青棒差很多,這就不多解釋了
2.心理素質,在青棒及業餘可以排在top,但進到職棒就是打不好,不然就是被打爆
心裡落差太大,且在非職棒表現在差頂多就是板凳,還是有上場機會
在職棒的話直接就是下二軍,搞不好年底還直接被釋出
以前牛隊有個業餘強棒-曾揚岳 ,他就被球評點出大概是因為心理調適的原故
所以職棒表現不甚理想
3.比賽密集度,非職棒的比賽密集度不高,就算持續有練習賽等等的,面對的強度
也不盡相同,職棒球季直接就來個120場,就都是面對職棒球隊...
4.濫用,雖然近幾年來非職棒球賽因為規範球數以及休息天數的關係
比較少出現投手濫用的情況,但在職棒裡..還是有教練喜歡幹濫用這事情
棒球的熱血跟健康..有時真的很難抉擇
ex 田中在樂天的總冠軍賽...
木棒跟鋁棒,還有點點樂,鳥打樂
印象中關鍵點是在於2003~2004年,這兩年的國際賽,似乎是投優於打的時代
當時的中華隊打擊給人的印象就是,每人都想揮大棒,結果不是被三振,就是內滾
張泰山有國際賽雙殺打王的稱號也是從那時出現的
當時只要是張泰山一上來大家都是嘆氣,直到他對古巴打出全壘打才慢慢改觀
當時棒壇興起一波檢討潮,與其揮大棒求長打,不如求安穩的上壘,得分
所以才出現一堆的鳥打樂,一堆點點樂戰術
所以之前還有國際賽時,連陳金鋒等強棒都要練習短打的事情...
木棒跟鋁棒也興起很大風波,到底要讓高中生提早適應木棒
別讓他們進到職棒後,找不到甜蜜點,還是讓他們拿鋁棒快樂打球
但現況不同於當時了,現在是打優於投
那也該回歸鋁棒了...
舉鄭凱文說新人有點說不過去,人家好歹也在日職呆好幾年才回中職
名義上是新人沒錯,但實質上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