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s555136 (凍世)》之銘言:
: 自從有挑戰制度後
: 中職的裁判已經被挑戰成功N次了
: 但看前幾天的裁判升一軍新聞
: 也感受到裁判這職業其實不太好當 要熬很久才能出頭
: 昨天午吱戰 LO有球15X 被判壞球 有鄉民推文說:是太快所以判壞球嗎
: 突然有點好奇 裁判要怎麼訓練自己的選球眼XD
: 尤其在好球帶要看打者體型而決定 現代棒球又常常動輒140以上的速球
: 更別提MLB那種150 160連發的球速+上進壘角度刁鑽的變化球
: 要揪團去大魯閣 站著一直看球進壘來訓練也不太可能XD
: 家兄去裁判訓練營時也沒特別教如何看球 比較著重在站位跟跑位
: 不知道有沒有鄉民知道是怎麼訓練裁判的呢?
大家好,小弟鍵盤基層小球審又來了!
關於好球帶的審視,有個很重要的關鍵點:本壘板!
因為本壘板是strike zone(好球帶)的根本,高低看打者身材,內外就得靠盯著本壘板,
再帶一點個人風格(內外高低多一顆半顆等),整場統一不能跑(但有時會看場上賽況調整)
在C裁受訓時,在課堂的確是比較注重移補位和練習基本CALL,主審好球帶練習審視時,
就請當地的青少棒隊拿C BALL投給我們判,但我們沒穿護具,小球員們不敢投太快,所
以頂多就只審視7~80KM的小便球,但畢竟球還是會通過好球帶,有時領組指導的老師會躲
在你後面,看到邊角球你沒宣告時,會問你那球為什麼沒CALL STRIKE,你要跟老師說出
你沒CALL的理由......
等到拿牌後正式上場判球,才是真正的試鍊,因為整場的每顆球都和主審有關,老師在上
場前會提醒:整場高低誤差在十顆內OK,但內外角保守一點,有削進本壘板才CALL,保守
一點!但一開始上場,真的會忘了自己的原則,而且有時會以球員揮擊可否來做判定,造
成好球帶混亂被攻擊方在休息室裡大小聲(場上是不能抗議好球帶的),在場內聽到這些聲
音,主審心理還是會受影響.....
隨著上場次數增加,好球帶的審視會愈來愈固定(還是會帶個人風格),而且好球帶有時跟
主審站位有關,以我為例,我站箱式(馬步),會調整站位到能清楚看到本壘板為原則,一
般而言是會站到打者的內角側(因為捕手比較少配內角,怕打到人),這時外角球的邊界就
會有影響。所以我很喜歡蹲捕姿勢很低的捕手,讓我不用東撟西閃找本壘板,閃到後來沒
有位置,只好半個身體在捕手屏遮外,被擦棒球和未接捕球K中(前幾天我就因為這樣中鳥
),有些裁判是死都不移或者一直躲在捕手後方,這我也有試過,但這時好球帶真的就會
憑感覺來判了.....
主審的基本站姿是要把面具下緣大概控制在捕手頭頂,有時球員個子小(青少棒、少棒)
,為求高低審視角度,我會採高跪姿來處理,不過無論什麼等級的比賽,好球就是要進
本壘板(削邊也算),不管球速快慢,直球變化球亦然,本壘板五角內都算數,有次判了
一場有甲組、職業退役球員的場,讓我看到了曲球最後的進壘點在底角(俗稱開後門),
能在這麼近的距離看到這種漂亮球路(平常電視轉播只有看到曲球幅度,但場上看到3D)
,真的會讓人痴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