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隊相信大家都討論到爛了
但遲未出現真正想加入的企業
理由不外乎廣告效益是否足夠
又或者企業屬性是否符合
但
其實不論是當初興農或兄弟轉賣
真正有興趣的企業遠多於如今的第五隊時機
當然本身球隊的人氣承接當然有差
我們也可能忽略了加入企業對於棒球了解度的考量
很多企業對於棒球的廣告效益其實是有興趣的
但你要全部從頭,沒有門路的情況下投入職棒?
我想也只會在商言商,球迷受傷了.
那為何聯盟徵求第五隊的方式不用組合包的方式呢?
先把球員陣容搞出來,簽約金談個大概,並加入行銷團隊,整個教練團
還有球場的大略布置與美食街搞出來
最後再以總價報給有興趣的球隊
這樣應該好很多吧?
如果還考慮人氣問題
也可以使用衝人氣方案
花個半季請洪瑞河先生當個領隊
球隊名稱也可以灌個『兄弟』名
例如兄弟中國HTC隊,兄弟台灣雞(台積電)...
這樣應該好賣很多吧??
聯盟真的不考慮組合包出售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