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錦輝的爭論,感覺很難有解了,
支持他或是鄙棄他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也很難接受對方的論述就先暫時不談,
但陳大記者提到怎麼教小球員這件事,就讓我想到前天讀過的一篇文章,
「貧窮孩子對未來是沒什麼選擇的。」──易智言、張耀升對談《行動代號孫中山》
http://news.readmoo.com/2015/07/09/code-name-sun-yat-sen/
跟棒球大環境有點關係,所以我節錄一些文章重點跟各位分享一下,
==節錄文章如下==
「每個創作者腦中都有很多故事,看哪個成熟了就會寫出來。那時職棒明星爆發假球事件
,網路上大家的批評讓我有點火氣──我認為職棒明星們的確犯了錯、也該被批評,不過
網路上的有的評論太過火,感覺好像把選手們當成國內的最高道德指標,而且還容不下不
同的聲音,太一言堂了。」
這件事觸動了易智言,他打算寫一個「高三棒球校隊立志打假球、好在最後一年的比賽中
大撈一筆」的故事。
易智言開始約訪高中職的棒球校隊,做田野調查;在與大量老師、教練、家長及中學生交
談的過程中,易智言發現國內的高中棒球不大容易和簽賭掛勾,而且還發現:校隊成員大
多來自學校「體育班」,但這些學生不見得都熱愛體育或有相關專長,他們真正的共通點
,是家中有些經濟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很多高中在體育班的孩子,是從小就在體育班裡的;」張耀升補充,「
他們很可能會養成對教練言聽計從的服從習慣,沒有建立自己的是非判準。」
「我問到有偷椅子的,有把學校飲水機分批拆出去賣的;」易智言提供訪談時問出來的事
實,「他們不會覺得偷點東西有什麼不對,還會想:就算被逮到了,應該也不算是什麼嚴
重的事吧?」
「喜劇只是個載體;」易智言回答,「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有回我問一個孩子:『你想
過十年後你在哪裡嗎?』他笑笑說,『大概在牢裡吧。』我發現那些在台北的貧窮孩子對
未來是沒什麼選擇的,他們不會哭哭啼啼,而會用某種虛無的感覺自嘲,製造出一種喜劇
的效果,挾帶著巨大的放棄。」
======
我覺得曹錦輝再怎麼爭議,他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了,
反正照台灣棒壇的處理方式,這個人幾年內在大聯盟失去舞台之後,
應該就會在台灣的媒體消失了,了不起一年追蹤個一下,反正也無法教球,
大概又回賣麵老本行。
但是真正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大環境。
我覺得陳記者說出「要怎麼教小朋友」這種言語,
本身就是有點虛偽,鄉愿,不敢正視問題,或是不了解根本問題的一種說法。
我不是在說,曹錦輝因為小時候的環境不佳,加上少年得志,
18歲就有六千多萬台幣收入,導致他價值觀偏差後來作了錯事值得被同情。
我是在說,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養成環境,或是正確的價值觀教育,
就算有再多的天才球員,以後還是會有更多像曹錦輝這樣的例子出現,
其實用曹錦輝舉例還是太怪了,他終究還是法院認證的"沒打假球",
黃佳安或許還更貼切一點。
而當你道貌岸然地問「以後怎麼教小朋友」時,
先問問自己真的替這個環境作過了哪些事,
或自己「現在」是怎麼教小孩的?
曹錦輝跟誰喝酒接受招待終究是他的私德問題,
現在台灣整個棒壇,包括中職裡的明星球員,教練,中華隊教練,
甚至球員自己家人就是組頭的,只要你對圈內有點熟悉,
就知道很多人都有私德的問題。
沒有人是完人的,包括你我。
但就好像台北市長柯文哲常常在媒體上失言被一些家長罵
「小孩都會亂學,這樣我要怎麼教小孩?」
柯文哲說:「你們怎麼不教小孩學我努力讀書考上醫生,當上市長的這個部分?」
是啊,所以關於以後怎麼用曹錦輝當例子教我的小孩(假如他也想當棒球員的話)
我會說,不要像他一樣做了有道德瑕疵的事,
因為你可能會失去再一次接觸你最熱愛的事物的機會,
而且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我也會問他說,在你追求夢想的路上因為種種原因不得志時,
你有沒有辦法像曹錦輝一樣默默堅持5年不放棄?
然後當你的同伴需要協助而你有能力的時候,
你有沒有辦法像曹錦輝對待郭泓志一樣,
默默塞給他一張支票而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