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隊風雲——進場「動機」才是運動產業長遠發展的真相
陳子軒
奧運必須為男人所保留……以國際主義為基礎、忠誠為手段、藝術為背景、女人的掌聲則
作為回報。
——現代奧運之父古柏坦爵士
是的,這個帶有性別歧視的語錄,正是節錄自現代奧運之父古柏坦爵士在1912年的演說。
如果說這就是奧運的精神,那麼顯然當代運動圓滿完成了現代奧運之父所期許的任務,在
屬於男人的場子裡,贏得女人的掌聲回報,這當然也包括桃猿的LamiGirls。
儘管我們當今都把啦啦隊和女人連結在一起,但其實最早有組織的啦啦隊在19世紀的普林
斯頓大學誕生,當時清一色都是男性,直到1920年代明尼蘇達大學啦啦隊才首度有女性參
與,而二次大戰期間由於大量男性被徵召入伍之後,才由女性頂起了為場上運動員加油打
氣的工作。隨著運動職業化,以場內的陽剛球賽,搭配場邊搔首弄姿的女性啦啦隊,這一
兼二顧的點子,更穩固了以男性為目標觀眾群的運動產業。
「伊梓帆」風波至今一個星期已漸平息,三位誤闖政治叢林的女孩也終將成為一波波不斷
向前推移的「正妹」、「鮮肉」市場中的前浪,挺與不挺,Lamigo乃至整個棒球圈的球迷
中,正反兩方也是各自表述。不過大家都可以同意的就是,當中華職棒場內林智勝和高國
輝的棒子熱鬧滾滾地挑戰全壘打紀錄的同時,各大新聞媒體卻都被伊梓帆的新聞給淹沒,
新聞媒體的臉書粉絲團甚至還以「體壇脈動」歸類這則新聞,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Lamigo以全猿主場為號召,打造出極為強大的主場聲勢,主場觀眾人數與中信兄弟也在伯
仲之間,Lamigo桃園球場經營用心,長程砲火猛烈,又拿下上半季冠軍,票房好理當不在
話下,但是以最近的風波以及職棒長久發展的願景來看,或許是到了該問問到底「醉翁之
意何在」的時候了。
網友打趣說,Lamigo其實是LamiGirls的附屬棒球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桃猿主場票房理想,LamiGirls的號召力當然功不可沒,啦啦隊熱區眾多大砲等級的攝影
機可是全部對準這些LamiGirls,場上戰況反倒成為其次;明年二月Lamigo與日本職棒羅
德隊的石垣島交流戰,強調LamiGirls同團隨行的101個名額更是秒殺,無怪乎網友打趣說
,Lamigo其實是LamiGirls的附屬棒球隊。
NBA與NFL的啦啦隊陣仗,一直都是球賽串場時不可或缺的娛樂元素,2001年,紐約島人隊
的華裔老闆王嘉廉決定將啦啦隊引進到冰球場上,成立了NHL第一支啦啦隊,名為冰上女
孩(Ice Girls),許多球隊也起而仿效,反而是島人隊今年起將搬離長島,走入布魯克
林,這項引起許多「物化女性」批評的「傳統」也將隨之走入歷史。而一向對於這種美式
啦啦隊不屑的英國人,英超裡依舊有著水晶宮隊的水晶女孩(Crystal Girls)娛樂著進
場的球迷。
哪有異性戀男性不愛看正妹的?特別是看場球還有「撒密斯」,但是在歐美的球場卻少有
人會說:「我為了看湖人女孩(Laker Girls)所以特別花了300美金買了場邊前排座位」
,但是「伊梓帆風波」之後,若從關心職棒發展的角度出發的話,我們卻不得不注意正妹
經濟背後的問題。當然,如果只問整體業績,是棒球迷進場也好,是衝著正妹也罷,反正
都是一張票的收入,但是進場「動機」卻是職棒要長遠發展所要釐清與面對的真相。
「Sex Sells」,此乃行銷不變的鐵則,但在運動產業中,尺度要如何拿捏才不會喧賓奪
主呢?還是更殘酷的真相可能是,原來我們的職棒乃至運動產業還是薄弱到必須仰賴最原
始慾望的包裝?
《桃色風雲搖擺狗》是1997年出品,講述關於政治公關與媒體的電影,英文片名Wag the
Dog的由來,乃是講述媒體與公關業過於強大,反而使得擁有至高權力的政治人物任其擺
弄,就像是狗搖尾巴是正常的,尾巴來搖狗可就是反客為主了。那麼在當前的運動產業中
,運動本身和正妹啦啦隊之間,何者為狗、何者為尾巴呢?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769/120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