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的環境因素就先略過,
單就運動本身來說,不少人推文裡都有提到了
門檻:
投捕手這兩個位置很難練,國中跟隔壁班同學去公園打時
投手幾乎者那幾位比較準的,捕手都是那些不怕被球砸的。
我因為有捕手手套,就三不五時吃大姆指吃蘿蔔
然後還有額頭被擦棒球打到一個縫線淤血的記錄
另外有一件後來想起來才明白是件被凹的事。
有次去打球居然叫我蹲雙邊的捕手,
喵的這樣我根本是去當苦工的啊 (/‵Д′)/~ ╧╧
球場:
壘球場比棒球場小,佔的空間比較小維護也簡單一些。
換言之壘球的內外野都比棒球小,
所以內野手傳球的距離也不像棒球那樣長
出手快比傳的快重要,偏移也不會太嚴重
而且球大顆,看球接球都會比較容易一些些
節奏:
以前打棒球一個下午頂多打個兩場吧,因為很多節奏都是看投捕。
然後又很難可以在比較有樣子的球場打球。
壘球的話台灣是從一好一壞開始,一局快一點的平均不用五分鐘決解
一場七局打下來不大概一小時就OK了。
縱觀以上,球隊多的話自然也比較容易繼續打下去。
以前打棒球時就因為對手場地難找,後來也就不容易持續下去了。
之後打壘球也因為資格限制,大多都在同個球場跟區內的那些固定球隊打
(離家近,不然到附近比較有制度的聯盟的場地都要十幾公里遠)
打了三四年後來也是開始覺得有點乏味了,就跑去騎自行車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