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12強賽再論教練團的調度

作者: AhUtopian (It's my Life)   2015-11-16 15:19:33
【網頁版】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834
精彩的比賽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的感動,不論輸贏,而當你第一次看到了一場精彩但是結果
不如意的比賽時,你會覺得那是運氣,但是當你喜歡而且投入這個比賽,然後看了許多比
賽,發覺好多比賽的結果怎麼都如此類似時,就會開始發現,這些結果的背後,許多都肇
因於思維跟細節,而這些思維跟細節如果不去檢討,結果只會一再地重演;就像台灣跟加
拿大,張志豪被美技接殺的那球,固然有運氣成份存在,但是沒有加拿大教練團事先的防
守佈陣,兩個外野手長年累月下來對於外野飛球的訓練,還有在那刻的投入跟執行,運氣
根本連使上力的空間都沒有,這也是我在前一篇討論教練團調度的文章(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695 ) 當中有提到過的。
球員有沒有可以檢討的地方?當然有,但是每個球員之所以會在那個時間點、在場上的那
個位置,往往也是來自於教練團的決定,蔣智賢的三壘防守、郭嚴文的游擊防守確實都存
在有問題,但是為什麼在那個時候,會是他們在那個位置來擔任防守者?至於打擊方面,
我也不覺得能夠去檢討球員個別的打席,林益全在加拿大、古巴跟波多黎各戰的打擊如何
?蔣智賢跟高志綱也在波多黎各戰打出關鍵安打,還不夠說明嗎?因此,抱歉了教練團,
相信你們也是盡了你們的力想要贏下每一場比賽,但同樣地,做為長期投入的球迷,也讓
我們除了加油之外,透過寫文章提供建議的方式,即便可能話語不中聽,來做為我們另外
一種盡力的方式,畢竟如果只是純粹想要酸,而沒有真心地相信台灣這支球隊有朝一日做
得到,我們是不會持續支持那麼久的。
還是先來說好的地方。
一、重視勝利組牛棚能給比賽帶來的穩定貢獻
這次比賽,陳禹勳、羅嘉仁、陳鴻文,還有後來也加入勝利組牛棚的嘟嘟潘威倫,算是在
系列賽中帶給台灣在比賽後段很大的安定感,而教練團在這些勝利組牛棚的單場使用上,
也都還算挺重視使用說明書,可惜熱身賽表現亮眼的林柏佑,進入到正式比賽後狀態整個
走調;隨著台灣在國內職棒賽事,牛棚投手的分工跟功能性越來越專精、重要的同時,連
帶地我們在國際賽能夠選拔的優質牛棚也變多,即便可能未來國際賽不會出現過去如王建
民般,能一夫當關的超級王牌,但是靠著控制先發投手的有效投球數、牛棚正確地接班使
用,搭配著這次賽事後給人充滿信心的打線,可以提供對抗能力更平均、更倚賴團隊戰力
的凝聚,也不用再重回抓放路線的表現。
當然,要是未來不管在國內賽、國際賽,牛棚的使用上,除了左右投外,能夠從數據統計
上,去紀錄投手的球種使用狀況、打者對於球種的應變等等的,讓教練團能夠有更精細的
數據可以做為調度依據,舉例來說,美韓之戰雖然韓國最後在突破僵局制敗下來,但他們
在上半局大膽啟用下勾球投手,讓美國隊打者短打成飛球製造雙殺的調度,就非常地積極
而且針對性;當然這些也都是要從國內職棒開始培養起來,也因此筆者一直在專欄中,非
常希望國內對於數據統計這塊能夠做得更精細。
二、打擊群重視實績而非一場比賽表現
這可能是跟許多網路意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但我認為教練團其實在打擊陣容方面的安排
,還算可以接受,第一場排上王柏融取代張建銘先發,第二場持續給予在台灣職棒有實績
的林益全還有陳俊秀先發陣容的機會,最後一場比賽讓蔣智賢代打陳鏞基,顯見教練團在
安排打擊陣容上,相信打者長期累積下來的打擊數據、背後所反應的打擊實力,勝過於一
些單場的打擊數據或是過往印象,當然中間跟後來幾場,由於林泓育的傷勢必須打DH,在
高國輝、林益全、陳俊秀等人間有一些調度上的抉擇,但這幾個人都是打擊累積實績在同
一個層級的球員,用近況來做判斷也救無可厚非。
當你開始相信自己國內職棒的水平後,除非是面對的投手球路跟特質有很強的針對性,或
是身體真的有狀況,不然對那些用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繳出無數鬼神成績的打者來說,
只是因為一場或兩場比賽的幾個打席,就認為他們近況不好、這個系列賽不能用,那恐怕
是錯估了他們實力跟調整的能力。不過,我這邊談的是「派誰上場」,至於像是王柏融一
直排第九棒這種問題,嗯咳,關於王柏融這邊,大艦巨砲兄的意見也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說到王柏融,雖然打出過致命雙殺,可在這次系列賽裡的表現卻是打者最突出,OPS
1.246全隊最高,勝過打出四支全壘打的林智勝。當然,OPS的參數裡把打擊率加了兩次,
不過這位的SO/BB 1:1也是全隊先發最好。或許有人會覺得:這麼好的打者放九棒真可惜
,如果他跟郭嚴文對調就好了。這個想法不是沒道理,但王柏融也可能一離開九棒就鳥掉
,即使在一般職棒季賽都可能發生,更別提國際賽,所以最終而言教練沒有移動王柏融的
棒次不能說沒道理。」。參考文章: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808 )
好話說完了,該來說些惹人厭的話。
一、林志祥代跑
對波多黎各的八局上,小胖林泓育被保送上壘後、換上林志祥代跑,對照的是九局上第一
個打者蔣智賢換掉陳鏞基,接著兩出局、二壘有人,輪到近況不好的陽岱鋼上場打擊,張
志豪、張建銘坐在場下,陽岱鋼打成三壘滾地。
有什麼問題嗎?
第一個,對於教練團來說,張志豪跟張建銘僅僅只有在陽岱鋼受傷或需要守備時,才會上
場嗎?如果如此相信陽岱鋼的實力,那我也覺得無妨,那至少當你把兩個人代打的需要性
拿掉後,剩下的跑壘跟守備功能,就該好好發揮呀!
這時候回到八局上,小胖保送上壘換代跑沒有人有意見,但是那時候板凳席上有林志祥、
蔣智賢、陳俊秀、張志豪、張建銘跟高志綱,陳俊秀跟高志綱都先剔除,如果考量到守備
位置的需要,再怎樣看,也應該是張志豪跟張建銘之中一個上去代跑、能夠提供給教練團
較大的調度彈性?而這造成的結果就是,當我們在突破僵局制取得領先、進入下半局時,
因為本來被當作守備組工具人的林志祥,在八局上就被用掉了,然後我們不然就是要讓陳
鏞基繼續打完,不然就是蔣智賢某個時點代替陳鏞基打完後,至少要守一個半局的關鍵三
壘防守,那對於三壘防守確實不靈光的蔣智賢,在三壘連續兩局發生短打處理的爭議,能
夠說沒有辦法預防嗎?如果這時候林志祥在,至少他在防守上的評價來看,應該要能夠比
蔣智賢處理得更好,對吧?還是,林志祥一開始被選進來,就只是代跑的、連守備組都不
是?
然後如果我們順著這樣的思維,發現林志祥如果連三壘都稱不上守備組,那三壘守備能看
的就剩下陳鏞基,於是游擊也就只能總是郭嚴文,而我們看著這樣的名單,想想余德龍加
進來會不會結果不一樣?林志祥真的有跑得快到可以靠腿入選的程度這些問題之外,也就
好慶幸比賽過程我們的內野手都沒有受傷。
二、牛棚使用
當陳禹勳、陳鴻文,甚至連本來該定位在先發的陳冠宇、潘威倫,都開始天天系列後,偏
偏就在系列賽最後一場遇到了超級燒牛棚的延長賽,陳鴻文跟潘威倫的失守跟這樣的連續
使用有沒有關係呢?而陳禹勳雖然力守不失,但是球速下滑的程度也非常明顯;而已經被
大家討論到爛的「隔天要打加拿大,義大利戰為什麼需要讓郭俊麟投那麼多局?為什麼要
讓陳禹勳跟陳鴻文上場」?連帶的討論,王鏡銘跟羅國華到比賽結束還是一球都沒有丟。
如果我們連上面討論到的林志祥合併在一起,會發現這次寶貴的球員名單中,居然有三個
球員不是使用說明書不明、就是教練團根本沒有打算用,其實過往比賽也不乏這種情況,
但是過往的比賽中,由於我們較為仰賴一夫當關的王牌投手、而打擊的先發跟替補陣容實
力也差距較大,沒有像本次如此必須仰賴牛棚的聯手封鎖跟打跑守的調度,因此往往在事
後的檢討當中,就沒有人再去追問「當初選訓委員選入該名選手的用意何在」?
如果,林志祥換成守備上幾乎全能、打擊也不到自殺棒程度的余德龍,而王鏡銘或羅國華
換成使用說明書清楚、台灣大賽後援表現精彩的謝榮豪,然後再多帶一個左投,結局會不
會不一樣?
三、突破僵局制的思維
第一個是做為先攻球隊,到底幾分才夠?這個問題其實真的見仁見智,但是今天當你用林
益全做犧牲觸擊時,如果考慮到後面的棒次是高國輝、蔣智賢跟高志綱,雖然我們知道蔣
智賢跟高志綱都接連敲出安打,但回到那個犧牲觸擊的當下,你抱著的思維是要得幾分?
這又跟郭嚴文短打,做給林智勝、陳俊秀跟林益全打的思維是不同的。
第二個,既然一開始的棒次是可以安排的,那是不是在投打上可以有些更精細的安排?我
並不是全然反對用短打推進,但是郭嚴文本季短打成功次數是多少?而且,至少在國內職
棒來說,一、二壘有人的短打,封殺往三壘跑者的機率真的蠻高的,更不用說林益全的短
打經驗如何(雖然他是成功了…),那相對地來說,當我們一開始在安排棒次時,有沒有辦
法針對對手在場上的投手特性,來安排棒次呢?或是反過來說,如果牛棚有更多可以使用
的投手,是不是可以有策略性的運用,像韓國在跟美國戰中,就使用了讓美國非常難以短
打成功的下勾球投手,也在那個打席獲得接近滿分的成效。
同樣的,第11局跟第12局,在領先兩分或一分的短打防守,整個內野守備的優先選擇,似
乎也都沒有溝通好,而你明明可以依照對手輪到的棒次、比數,來去預測對手會使用的進
攻策略,從而在攻防轉換時,就幫防守球員建立好守備心態跟預想可能發生的情況;那如
果你真的就是要短打,是不是棒次上的考慮可以換些考量,例如以台灣當時的棒次來說,
還在場上、而且唯一在本大賽有短打成功經驗的會是陽岱鋼,那麼讓8、9棒在壘上,然後
你直接把張進德換成張志豪代跑,讓陽岱鋼短打完後,郭嚴文有左打的相對優勢,如果對
方故意保送郭嚴文,那就是滿壘對決大師兄,最後再看打到哪一棒,用類似double
switch的方式,換上高志綱,讓高志綱盡量晚才必須要打擊。
本來還想寫很多,但小鐵兄在他的文章內也提到很多關於突破僵局制的思維「面對突破僵
局制的大問題,「先攻求勝、後攻求和」一直是棒球場上顯而易見的道理,因為後攻只要
追平就永遠有最後的機會,先攻卻不論是否得分、得多少分,都仍得面對對手再一個半局
的進攻,尤其在對手絕對有兩個跑者的情況下,尋求大局是最適當的解答。十一局上王柏
融的雙殺打結束攻勢很可惜,但是蔣智賢和高志綱的安打由於對手外野都有趨前,因此沒
能多得分並不需要苛責,攻勢真的因為DP結束也只能說可惜。但最麻煩的是,十一局下才
示範了一次「就算得兩分也不見得保險」,十二局上郭泰源卻又展現「先求得一分再來拚
防守」的思維。不要說以往突破僵局制的教訓了,這次的教訓就在前一個半局,如果還沒
學到,又有什麼辦法?根據MLB自1993年以來的數據,無人出局一二壘有人的得分機率為
0.643,得分期望值是1.556,意即每當面對無人出局一二壘有人,這個半局平均得到
1.556分,而在一人出局二三壘有人,得分機率和期望值分別是0.698和1.447,也就是說
,就算觸擊成功,只是讓你得分的機率略微提升,但是平均得到的分數卻會減少。所以,
為什麼後攻球隊在突破僵局制適合觸擊,因為他們很有可能靠著這一分就追平或向對手說
再見,對後攻球隊而言,提升得分機率是最重要的。但是對先攻球隊來說,重點在於得到
幾分,而觸擊是會降低得分的。棒球固然不是數據就可解釋一切,但是數據之所以重要,
就在於它是科學統計後的結果,如果不相信科學,老是相信神蹟,那叫做「賭徒」,而有
句千古傳誦的話,叫做「十賭九輸」。」。(參考文章: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2807 )
這次的12強賽,台灣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面貌,大師兄個人連四場開轟、郭俊麟兩場的接
近完美先發固然是中流砥柱,但是整個團隊幾乎人人可以打的火網,牛棚即便在先發狀況
不好仍然能力守江山的表現,都反應了台灣的棒球已經進入到不同的層次;當然我們也不
要忘記這個比賽沒有大聯盟球員參賽,以參賽各國來說,台灣其實是受到大聯盟球員不能
參賽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尤其古巴這幾年極大量地流失最頂級的國內戰力到大聯盟,
2017的經典賽,我們的對手將會更強悍。
整體來說,這次12強賽的結果雖然不盡如人意,但我們真的做到了很好的比賽內容,單純
以比賽內容來看,台灣只要能夠在些小地方做好做滿,不小心就拿到全勝的分組第一也不
是沒機會,但是當球員展現出分庭抗禮的氣勢跟實力時,就會讓人對於教練團的調度有更
多期待跟要求;而當郭泰源總教練也提出在選訓的過程,其實有受到很多阻礙時,加上這
次關鍵的波多黎各戰,選訓的結果剛好就直接影響到教練團的調度跟比賽、晉級結果時,
台灣棒球代表隊的選訓過程跟制度,是不是該要更往前一步?
作者: vivianwang (我是屏東大美女)   2015-11-16 15:23:00
下次一樣會重演悲劇!
作者: VVizZ (我很窮)   2015-11-16 15:25:00
林志祥跟王鏡銘應該是湊數的吧 畢竟四隊都要出點人
作者: ChinaGy (偶不素426)   2015-11-16 15:26:00
突破僵局那邊,安排棒次是啥意思?
作者: VVizZ (我很窮)   2015-11-16 15:26:00
潘威倫跟高志綱才是真正要用的
作者: msekili   2015-11-16 15:33:00
推 那幾個就自家人當然選
作者: saint01 (聖靈衣)   2015-11-16 15:36:00
調度根本講到爛了 教練就是那種思維啊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5:44:00
統一入選了6個,僅次於LM, 但除了嘟嘟跟鏞基外,剩下4人幾乎沒什麼上場
作者: pika152 (起司頭棕褲褲)   2015-11-16 15:47:00
你怎麼沒有把經典的台古戰林益全代打上壘 換蔣智賢代跑兼
作者: xpenny (熊)   2015-11-16 15:47:00
大部分蠻中肯的
作者: xpenny (熊)   2015-11-16 15:50:00
投打守的細節跟調度時機掌握如果不檢討改進,再打十年還是繼續雖敗猶榮
作者: rock0525   2015-11-16 15:52:00
就你知我知教練不知...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5:53:00
林志祥從來就沒有規畫讓他守3壘吧,不然古巴那場代跑林益全的應該要是他才對這次內野替補最奇怪的地方就是1個只能守2壘,1個只能守3壘,蔣你還可以期待他的棒子,林志祥就真的只剩代跑的用途了
作者: pika152 (起司頭棕褲褲)   2015-11-16 15:58:00
攻擊組的功能性比功能性球員更具有功能性 根本是世界奇觀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5:58:00
所以當初林志祥入選時就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了,不是他不好,而是他守位太少了明明工具人就還有很多,余德龍,王勝偉,林子偉都是兼故手套跟腿的好選擇,守位也多樣化
作者: Lyon9 (一點滴詩意)   2015-11-16 16:03:00
承認教練團的問題是最大很難吧XD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6:06:00
郭總講的選訓遇到困難,應該是指小聯盟那幾個投手母隊不放人,中職除了理事長不打之外,其他人應該都會打吧
作者: Sizemore24 (newborn in Tampa)   2015-11-16 16:34:00
不用再黑林志祥了,他好歹連三年盜壘超過20,近兩季又只守過兩場三壘。
作者: andersonlin (E-lover)   2015-11-16 16:36:00
沒有在黑他,是在黑選他的人
作者: abc33211 (大蕃薯)   2015-11-16 16:59:00
沒有黑林,是質疑永林的人,還有換上林的時機用林
作者: wil123 (abcd)   2015-11-16 17:12:00
這次不是只有大聯盟球員不放, 是40人名單不給徵招潛力新秀也會被要求打秋聯
作者: sandman11 (The Asphalt World)   2015-11-16 17:32:00
內野工具人在短期賽是很重要的活棋,相信選訓委員也知道,但不選余德龍選林志祥真的令人不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