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人說哪裡找有錢的企業來進入中職
中職年年虧損有球隊還虧一億多 怎麼可能有企業想進來
只好找歷久彌新的民明文出來了
http://min-mei.org/blog/2005/08/13/41/
天真的藍星人
民明運動科學特搜班 總長
有人認為民明算出兄弟一年支出兩億這種天文數字,完全是從時報週刊這種公信力有限的
媒體報導兄弟累積虧損五億以上算出來,所以很可能是虎爛的。遇到這種護主心切的天真
藍星人,民明只好多出示幾項消息來源:
兄弟象隊成立至今大約已虧損了5、6億元。
(李愷其 文化一周)
洪瑞河說:職棒十五年來,先後遭遇過球隊陸續虧損了五億多元。
(三本健康世界)
洪瑞河指出,中華職棒十四年以來,有的球團每年虧損就高達一億三、四千萬元,而兄弟
象十多年來總虧損五、六億元。
(黃慧敏 中央社 2003.08.25)
倒是關於2003年「首度轉虧為盈」的兄弟到底該年賺了多少錢,民明也發現一千多萬的版
本,這當然比起五六百萬是多了一些,不過對民明的估計並不會影響很大。
而進帳這麼多,1年下來象隊總共盈餘多少錢呢?領隊洪瑞河表示,大約只賺了1000多萬
吧。
(廖德修 中國時報 2004.02.12)
但是真正可怕的秘奧義在這裡,在2004年進帳兩億一千萬的兄弟,足足比2003年多了五六
千萬收入後,竟然又真的宣稱還是只小賺一千多萬。象迷到這裡應該可以徹底斷念,認為
自己多捧場看球買商品,球隊就會賺錢提高服務品質或是創設二軍之類的天真想法是不可
能實現的。民明認為兄弟就算有十億進帳,應該還是會只賺了一兩千萬。
之前民明算出兄弟在1998年左右年度支出是豪洨的兩億,只是想讓大家看看他們唬爛的數
據算起來會有多扯。沒想到這種事情他們還真的說得出口,民明只能說佩服佩服。即使是
完成第二次三連霸的兄弟,薪資跟第一次三連霸的兄弟也是不能比。雖然明星球員的薪資
已經快要追上一代象,但是二線球員的薪資卻出奇的低。以往一代象最有名的,就是在兄
弟「勝利是團隊的貢獻」邏輯下以致於板凳球員也可以拿不少錢,但這種事情現在已經不
存在了。如果現在這種薪資水準下支出要一億九千萬,那1994年空有人氣卻沒啥招商能力
也沒多少轉播權利金可拿的的兄弟,一年要賠上個一億五千萬恐怕跑不掉。可是,連洪瑞
河自己,也不承認一年有賠過那麼多錢啊!
總收入超過2億元,球團經理黃瑛坡表示:「與去年相較,增加了6000多萬元。」
(方正東 民生報 2004.12.31)
球團資深經理黃瑛坡表示,去年業務額(含授權、廣告)3000萬元,今年成長一倍達到
6000萬,明年的目標是超越6000萬。象隊今年總收入達到2億1千萬元。
(廖德修 中國時報 2004.12.31)
而今年象隊在今年球季再度賺錢,估計約賺1200萬元左右。……洪瑞河表示,今年象隊年
度也小賺一筆,與去年1200萬元差不多。
(歐建智 東森新聞網 2004.12.29)
他分析表示,去年賺了2千萬元,今年的營收目標是比去年的營收2億元左右增加1成。
(歐建智 東森新聞網 2005.02.21)
民明也發現了一篇訪問洪瑞河的報導又與之前宣稱人事費用高達七八千萬產生衝突:
而象隊今年最大的開支是人事經費,增加20%,全年約需4800萬。
(葉心遠 巨蛋網 2003.02.26)
另外關於每場要三千人才能打平這件事,以下是幾個資料來源:
兄弟象領隊洪瑞河表示,一場比賽的成本計算是四十萬元計,而計算的基準是每場比賽至
少要有三千人才可以打平。
(張文雄 民生報 1997.12.16)
象隊領隊洪瑞河說,象隊因沒有推出折價券等相關配合活動,一場比賽只要30萬元即可打
平。
(潘建國 聯合晚報 1998.03.18)
據統計,每隊加上球團行政支出 、球員與教練薪水、場租、球場夜間照明設備、工讀生
、清潔費等開銷,平均1場約需有40多萬元-票房收入才可打平。從6隊前100場票房收入顯
示,象、牛、獅3隊-,已出現盈餘。…… 另中信鯨、太陽-與金剛3隊單場平均票房收入
約在30萬元左右,仍處於虧損狀態。
(張國欽 中國時報 2003.05.12)
如果是主場的話,則花費至少要四十萬元,這表示得要有三千位以上的球迷入場才能收支
打平。
(小麥 2004.05.25 時報週刊)
這幾篇報導除了重申3000人或30~40萬這兩個數字外,很值得注意的在 張國欽的報導中提
到沒辦法飛越這個門檻的球隊。如果連2003年的金剛都每場只差10萬左右就可以打平,那
兄弟沒賺錢當然是徹底的豪洨。3000人跟30 萬這兩個數字確實是有相關性的,民明曾經
拿票房跟進場人數做比較,發現職棒早年的平均票價大約是100元左右。就算不提民明提
出的1500人這個數字,近 年來將門票漲價的兄弟,不用說是並不需要3000人就可以達到
30萬。
而民明列出的各年度虧損,似乎也被懷疑消息來源有問題。事實上,受限於篇幅當然不可
能把所有重複的消息來源列出來,但是如果因此就以為民明以單一消息來源作為依據,那
實在是太天真的想法。
兄弟象也給洪瑞河一個重要責任,希望將虧損從去年的6200萬降到今年4000萬之內。
(王惠民 2001.10.30 民生報)
兄弟領隊洪瑞河表示,經過職棒簽賭案的衝擊,各球團虧損加劇,前年創下虧損6200萬元
的隊史新高紀錄,去年減少為4000萬元,原本預估今年還得虧3000萬元,受到票房上揚的
激勵,今年應該可以把虧損壓低在二千萬元以內。
(黃麗華 2002.08.28 聯合晚報)
象隊雖然仍處於虧損中,但今年虧損壓縮在1,500萬元以內,不僅較去年虧損3,998萬元,
減少約六成,亦是中華職棒元年(1990年)的虧損900萬元之後的「次佳紀錄」。象隊史上
虧損最多的紀錄,是前年的6,200萬元。
(李國彥 2002.10.18 經濟日報)
洪瑞河說,前幾年職棒持續低迷,球迷不願進場看球,象隊一九九九年虧損六千多萬,兩
千年支出與收入相差四千萬,去年也還赤字兩千五萬元。
(林三豐 2003.02.25 麗台運動報)
一九九八年開始擔任兄弟象領隊的洪瑞河表示, 大前年兄弟象隊虧損約六千兩百萬 、前
年虧損四千五百萬、去年虧損約兩千五百萬 。
(夏幼文 2003.11.4 時報週刊)
二○○○年時, 兄弟的虧損達到高峰,那一年賠了六千兩百萬元;二○○一年,與那魯
灣惡戰所流的血總算開始止住,那一年, 兄弟賠了四千五百萬;前年,兄弟虧損二千五
百萬,在去年終於轉虧為盈。
年度
兄弟虧損 資料來源
4000萬 羅惠齡 2002.10.18 自由時報
3998萬 王惠民 2002.01.20 民生報
1000萬 羅惠齡 2002.10.18 自由時報
300萬 楊逸民 2002.09.13 東森新聞網
顯然時報週刊的數字不但與其他媒體的報導一致,還在隔年時報週刊另一位記者的另一次
專訪中獲得再確認。 民明也找到一些其他的數據,在2002年的歧異比較大些,不過2001
年是相當一致的。如果民明拿這幾組數據來取代時報週刊的數字,只會讓之前幾年所必須
賠的錢更多,才能達到通算五億元以上的目標,所以算出來1997年到1999年的支出只會
比民明先前推算的兩億還要更扯而已!
至於1990年是不是宣稱如時報週刊中所說的只虧了900萬,當然也是有其他一致的資料:
但今年虧損壓縮在1,500萬元以內,不僅較去年虧損3,998萬元,減少約六成,亦是中華職
棒元年(1990年)的虧損900萬元之後的「次佳紀錄」。
(李國彥 2002.10.18 經濟日報)
職棒元年兄弟虧損九百萬元是最低的紀錄,後來到職棒四到六年,黃衫軍三連霸的全盛時
期,虧損都在一千萬元到二千萬元之間。
(黃麗華 2002.08.28 聯合晚報)
洪瑞河打趣地說:「一九九○年職棒開打,虧損九百萬是象隊歷年來賠最少的一年。」
(林三豐 2003.02.25 麗台運動報)
這些數字當然是合理的,因為三連霸時代票房沒有變熱多少,可是薪資支出比起1990年要
高,支出多個一 倍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結果是不是虧錢那就有疑問了。不過說到薪資
的話,全隊月薪總和不到兩百萬的1998年(杜憲昌),要有什麼支出才能弄出四五千萬的
虧損,當然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
去年度我國職棒仍以兄弟象隊名利雙收,除了戰績三連霸總冠軍,同時在門票收入方面更
是傲視群雄,預估至少有四千五百萬元的進帳。另外還有廣告、電視轉播權利金、商品販
賣等。但是以全年兄弟象隊支出高達九千萬元,兄弟象隊整個棒球事業單位仍有兩千萬元
的赤字。
(1995 中國時報)
兄弟象在三連霸時票房最佳,當時大約每年票房收入賺四千萬元,去年兄弟象還賺二千萬
元。
(張文雄 1997.12.16 民生報)
職棒前七年,兄弟象年年虧損,但球團一直是以相同態度處理經費問題,直到今年,原本
預估有機會收支平衡,甚至轉虧為盈,結果卻創下歷年最大虧損……,總帳算一算,竟是
歷年新高的大約五千萬虧損。
(王惠民 1997.12.21 民生報)
洪瑞河表示,兩聯盟分庭抗禮前一年,正好緯來電視網以三年15億多標下電視轉播權利金
的時刻,當時他曾估算過,隔年應該有機會轉虧盈 ,初步估算盈餘金額是3000萬元。
(王惠民 2003.01.16 民生報)
兄弟象領隊洪瑞河表示,其實在職棒七年-八年之間, 兄弟象就已經快要轉虧為盈。
(小麥 2004.05.25 時報週刊)
張文雄提到的最佳四千萬票房,跟民明從汪旭光的發言中推算出來的四千到五千萬,顯然
是一致的。而這篇報 導提到1996年兄弟還有兩千多萬的票房,也就是說1996年靠著了不
起算是三千萬的票房,和五百萬的轉播權利金以及部分商品與廣告收入(顯然不可能高過
1994年的兩千萬),就「已經快要轉虧為盈」。而王惠民關於轉虧為盈的估計,顯然與
時報週刊的報導完全一致。也就是說1996年就算照兄弟方面的講法有 賠錢,應該也是賠
的很少,應該是一千萬上下。算起來1996年的支出,應該是在六千萬以內。
而1996年轉播金跟票房加起來,還比不上1997年超過七千萬的天價轉播金,卻反而會瞬間
「創下新高」在1997年大虧五千萬。這表示兄弟的支出從1996年推估不過五六千萬,在
1997年高薪球員跳槽一空的情況下反而變成超過一億兩千萬以上,不用說顯然是豪洨。
最必殺的是,如果1997年虧的是五千萬,那民明之前以1990~1996每年都虧兩千萬,而估
計出在1997~1999三年間必須達成的兩億兩千萬虧損,實際上應該是要在1998和1999兩年
各虧掉8500萬才對!
2003 年的火熱票房和高出1996年六倍的轉播金,讓兄弟進帳一億六千萬也才小賺個一千
萬上下。這樣子的話靠著1996年那點票房和轉播金,怎麼讓洪瑞河做出 「快要轉虧為盈
」的估計?這個估計還在事隔六年後的2003年被重新確認,顯然是真有其事!而且推估數
字還是驚人的賺進3000萬,這是2004年進帳兩 億一千萬時也賺不到的數字啊!
民明把手邊的數據做個整理:
淺灰色的欄位是有資料來源的數字,深灰色的欄位則是從已有的資料中推算出來的數字。
未知的票房收入以年度觀眾人數比例計算,未知的商品販賣以票房比例計算。缺乏相關資
訊以致於無法推算的資料,以N/A表示並且予以忽略。支出數字為收入與虧損的總和,
1998年與1999年的虧損由五億元扣除其餘年份而得。當洪瑞河說賠了五六億時,民明並沒
有取六億來算,這也算是一種慈悲。另外兄弟被三星修理賺來的一千多萬,不用說也沒有
算進去。
電視轉播金的計算單純以年度總額除以隊數。這當然並不是很正確的數字,因為部分的轉
播金會依照戰績分配,有些年份還加計票房。不過這些數字各年間各有漲跌,例如雖然
1998年的兄弟只拿到接近六千萬,不過1997年的兄弟卻可以拿到一億以上。民明認為長期
平均下來對兄弟分到的權利金只會低估不會高估,而且轉播合約中還有收視率獎金,人氣
旺的兄弟不用說可以拿到最多這種錢。
2002年的資料十分特別,因為所有數據都有資料來源,但是卻彼此無法吻合。如果以已知
支出6000萬元作為條件,則該季兄弟至少會有650萬到1150萬的盈餘。可是如果以已知虧
損一千到兩千五百萬作為條件,當季支出必定在七千六百萬以上。這很明顯是有人說謊。
從資料中不難發現,兄弟的支出發生兩次既沒有理由而且幅度也不可思議的暴漲。第一次
是賭案爆發,兩聯盟分立的1997年。該年兄弟在得到第一批天價轉播金的同時,宣稱賠了
史無前例的五千萬元,以致於推算支出比1996年瞬間暴漲一億。第二次則是兩聯盟合併的
2003年,在黃瑛坡招商大成功的情況下,宣稱初次轉虧為盈卻只賺了一千萬上下,以致於
支出又比2002年暴增五千萬到一億。
早在職棒開打之前的1988年,作為中華聯盟前身的職業棒球推動委員會就發表過報告評估
投資職棒的可能盈虧報告。除了粗估球員加上教練共計每月216萬元的薪資以外,「其他
支出為裝備費八十萬元,外地比賽膳宿費一百萬元,比賽時誤餐費一百五十三萬元,無比
賽時餐費五十八萬元,交通費五十萬元,比賽費用(場地、燈光、裁判等)一百六十萬元
,醫療費廿四萬,總計約兩千三百萬。此外,第一年之契約金約需一千萬元。(
1988.03.29 聯合報)」也就是估計職棒第一個球季單一球隊支出大約是三千三百萬左右
。這顯然與民明利用媒體在1990年球季打完之後的報導而得來的估計是吻合的,畢竟該委
員會的資料當初是用來招募企業成立職棒隊的,當然不可能唬爛。
從這裡可以得到的重要訊息是,與球隊薪資本身無關的雜項花費總和不過是六百多萬,這
些東西固然會隨著物價而上漲,但是若說會上漲變成數倍,那除非是住宿都改住五星級飯
店、吃飯都改吃歐式自助餐、交通都改搭飛機而且是頭等艙,場租還翻漲個幾倍,那才會
有得談。而這不用說當然是不可能的,儘管一度傳出李來發替和信鯨找來歐式自助餐外燴
的新聞,但La New成軍替球隊聘用專屬廚師時,就有不少報導提到現在的球隊大多還是在
吃便當,更不用說許多球場的場租反而還調降了。所以,在這一部份的支出沒有多大變動
空間的情況下,真正明顯會影響球隊支出的當然就只有球員和教練的薪資而已。
在民明看來,兩組有資料來源的年度支出數字,也就是1994年的9000萬,和2002年的6000
萬,顯然是比較合理的。1994年的兄弟已經拿到二連霸,本土的明星球員如陳義信、李居
明等人薪資都在20萬上下,隊上還有Balvino Galvez、Chris Bennett、Epy Guerrero、
以及當時破天荒拿到7000美金月薪的Luis De Los Santos等龐大的菁英洋將軍團。而隨著
年度薪資的調整,如果從前面表格中1990年的支出開始看,到1994年變成這個數字也是說
得過去。相較之下,2002年的兄弟只拿下一座冠軍,隊上只有Jonathan Hurst和中入伸兩
個洋將,王光輝的薪水只剩下14萬。這樣的開支會是1994年的三分之二,顯然是說得通的
。
另一方面,2004年誠泰大筆投資,打造全新的郭泰源Cobras,全面改變球隊形象,讓球迷
耳目一新。在這種情況下,到上半球季結束,也只花了4000萬。由於球衣等開支都是在上
半季支付,所以下半季花的前只會更少。就算跟上半季一樣,也不過是一年8000萬。考慮
到薪資比1994年的兄弟要低了不少,支出會比較少當然是合理的。不過,跟2002年的兄弟
比起來,2004年誠泰的薪資可不會比較低,所以多出2000萬來也是很合理的。
無獨有偶地,統一的郭俊男領隊也在1996年提到剛完成二連霸的該隊,年度支出是八九千
萬(張國欽 中國時報 1996.12.29)。以當時統一的陣容,郭進興、謝長亨、羅敏卿、
陳政賢等人的薪資都在30萬上下,再考慮到統一的設備和投資,恐怕1994年的兄弟支出說
有9000萬都是豪洨的。更不用說2000年那種殘破陣容在歷經多年減薪之後,還說是賠了
6200萬,所以支出必定比第一代黃金象時代還高,要唬爛也不是這樣唬爛的。
從誠泰和統一的例子算起來,台灣職棒的球團一年要支出個八九千萬就很了不起了。1995
年季初之所以會在回顧報導中跑出兄弟在1994一年支出9000萬的例子,說起來很可能是因
為當時沒人料想的到同年八月轉播權利金開標會開出一個十五億的天價,讓球團可以一年
分到七千多萬的收入。在預估只會開出三到五億的情況下,一隊只能預期拿到一千四百到
兩千四百萬而已,這樣公布9000萬這個數字,當然就毫無轉虧為盈的「危險」。不料天價
開出來了,球團還要堅持自己賠的慘兮兮,而且在兩聯盟的鬥爭中又必須更堅定的裝可憐
,以博取球迷支持,所以才會出現之後一些很豪洨的數字。
當然,一時興起要豪洨很方便,可是如果事前沒有做好準備的話,前後的數字對照起來一
定會喇賽。例如洪瑞河在2004年季初(廖德修)說2003年的人事成本七八千萬,這就已經
很豪洨了。偏偏他又補上一句,這七八千萬「約佔總營運總成本的70%」。這原本也沒啥
大不了的,可是他卻忘了自己又說收了一億六千萬只賺了幾百萬一千萬的,這就馬上露底
了。如果七八千萬佔了70%,那總和當然就是一億左右。先不談這個一億跟誠泰比起來已
經算豪洨了,就算真的出一億,那進來一億六千萬賺一千萬,中間的五千萬跑哪去了?民
明找到的資料,全部都指向唯一的事實。
會去相信兄弟這種漏洞百出的說詞,民明只能說,藍星人不是普通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