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聯盟血汗工廠 煉就大聯盟最高殿堂
大聯盟春訓已經進行一個多禮拜,熱身賽也將在本週開打。對已經在球隊佔有一席之地的
先發球員來說,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好整以暇地調適體能,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球季。反
觀地位懸而未定的板凳邊緣球員、被邀請參加春訓的浪人以及眾多還未嘗過大聯盟滋味的
小聯盟球員,則已經要開始為擠進25人名單奮戰不懈,對他們來說,每一場熱身賽都可能
攸關自己未來的人生。在這場殘酷的擂台賽中獲勝或失敗,其結果不啻天壤之別。
這些球員當年在進入職業之前,個個都是高中、大學以及不同國家的一時之選。能夠有機
會挑戰大聯盟這個棒球的最高殿堂,對他們來說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然而這樣的榮耀與
喜悅多半只是一時的,除了拿到金額高低不一的簽約金外,與其他職業運動十分不同的是
,不論是貴為選秀狀元如天之驕子哈波(Bryce Harper),或是被當福袋,廉價簽下的十
幾歲拉丁美洲小夥子,幾乎都必須面對小聯盟中的激烈競爭,以及低薪及物資條件貧乏的
嚴厲考驗。有人能夠一路過關斬將從此飛黃騰達,相對地也有人命運蹉跎,最終失意地選
擇高掛球衣。
根據2014年兩件指控大聯盟球隊剝削小聯盟球員的訴訟指出,小聯盟球員在球季中平均每
月薪水只有1100美元(約36000元台幣),非球季還不支薪。這個數字不但根本是大聯盟
球員平均年薪(在去年突破400萬美金,約台幣1.32億)的零頭,甚至低於美國聯邦政府
規定的最低薪資。雖然這樣有如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大大刺激了小聯盟球員,讓他們為了魚
躍龍門拼死拼活,也讓棒球迷得以欣賞到最頂級的球技。但同時間小聯盟球員的生活艱苦
,甚至連家人可能都要陪著一起「共體時艱」也是不爭的事實。也因此我們三不五時就可
以看到一些球員當年在小聯盟節衣縮食,一夕之間成為大聯盟球員,宛如灰姑娘般動人(
或許應該說心酸)的故事。最近的兩個例子是太空人隊先發投手麥克休(Colin McHugh)
及響尾蛇隊左外野手普若爾塔(David Peralta)。這兩人一投一打,出身背景及生長環
境也南轅北轍,但同樣歷經一番寒徹骨才得撲鼻香,足為小聯盟球員奮鬥的最佳寫照。
大學三年下來防禦率高達4.32的麥克休在2008年選秀會第18輪才被大都會選上,簽約金是
八萬美元。想當然爾地,大都會隊對他沒有太大指望。他在農場打拼了五個球季,直到25
歲那年才升上大聯盟。據麥克休說,他在大聯盟第一份薪水被扣的稅金甚至比他前兩個球
季在小聯盟賺的還多。也因此麥克休在球季外都會到亞特蘭大附近一家為學校募集資金的
公司打零工。每週四次,麥克休會坐在辦公桌前打打試算表,甚至是幫忙在信封上貼標籤
。這樣一來他每個月還可以賺到「六百美元」的兼差收入。歷經兩次轉隊、在被太空人從
棄權名單(waivers)慧眼識英雄撿來後,現在的麥克休已經是一位單季19勝、在新人王
投票獲第四名及去年賽揚獎投票第八名的一線投手。
來自委內瑞拉的普若爾塔命運要比麥克休更加曲折離奇。他在18歲那年被紅雀隊簽下時其
實是一名左投手。在小聯盟兩季投出防禦率5.69而且手臂受傷後,紅雀隊就跟這位剛成年
的年輕人說掰掰。幸而普若爾塔並沒有因此灰心喪志,回到家鄉在父親的鼓勵下,傷癒後
的普若爾塔拾起球棒改以打者重新出發,開始了他無止盡的打擊練習。歷經三年在委內瑞
拉職棒聯盟的努力仍乏人問津後,普若爾塔決心重返美國。他在回到佛羅里達後打了無數
電話給大大小小的球隊,最後終於有一隻獨立聯盟球隊願意收留他。問題是,這時普若爾
塔連到球隊報到的旅費都沒有,他只好向住家附近一家麥當勞的店長尋求援助。
於是,響尾蛇隊未來的先發左外野手,2015年國家聯盟三壘打王,OPS高達.893(國聯第
八)的大衛.普若爾塔就這樣在麥當勞做起漢堡炸起薯條來。接下來的兩年半裡他在獨立
聯盟領著1200美元(台幣約四萬元)的月薪、跟五名球員同睡在公寓的一張氣墊床上、搭
著路程長達12小時的巴士轉戰各地。終於在2013年得到響尾蛇隊的青睞,一年後,他成為
現今大聯盟最佳外野手之一。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也讓人不得不相信:真實世界所發生的,往往比小說電影還要
戲劇性。在光鮮亮麗的大聯盟舞台下,不知有多少球員正流血流汗,前仆後繼地想要成為
下一個麥克休及普若爾塔。在欣賞大聯盟頂尖對決的同時,且別忘了背後有著這些由小聯
盟球員所編織,數不盡的班班血淚史。
http://udn.com/news/story/6999/1532960
球員工會近年提倡提高小聯盟薪資,不過成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