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tedog5566 (黑狗)》之銘言:
: 排名出來了 世界第三
: 但大家都知道這幾乎都是靠三級棒球貢獻出來的
: 一樣的球員 在三級棒球時期非常強
: 但長大後到了成棒後卻不是如此
: 一樣球員來源為何長大卻變弱了?
: 到底哪邊出問題了?
個人認為其實是台灣球員的折損率太高,基數又低的關係
那些到高中為止都還能和列強平起平坐的球員,台灣可能就那一兩批不斷的出征
可日美韓古等卻不是這樣,他們具水準的球員可能就台灣數倍甚至十倍以上
而且很多都是潛力股,只是沒在高中階段爆發而已
這靠的是完善的球探和養成系統
簡單來說,我們人已經少了,但我們還是不積極去想辦法開發人才,培養人才,保護人
才
有資質的被挖去當福袋開,既然是福袋了人家又豈會珍惜?
大物球員佔的比率就那冰山一角,同時存在夭折和撞牆的風險,真正成為大物的少之又
少
尤其台灣職棒的折損率又其高,上下半季使得堪用的年輕選手羽翼未豐就提前推上前線
,為的就是拼那60場衝高勝率
甚至再稍遠一點的假求遺毒到現在還未完全代謝
總的來講,就是我們台灣發展棒球這麼多年,仍是靠天才在扛整個國家的未來
若是這樣,20歲以下國際賽,小朋友的身體素質,級距還未拉開,身上也還沒有職業
累積的傷痛
靠一時之選比那幾場,說真的,看不出鑑別度
以國為單位,看棒球程度的比較,那就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接力賽
青少棒以下,大概就是起跑前十公里
後三十幾公里,我們的差距會被逐漸拉開,原因就如上述
也許是肺活量不足,也許是受到誘惑棄賽,也許是接棒的人途中跌倒……
總之,我們打棒球的目的性太強,就好像只專注在拼那前十公里
以致於前十公里是我們最擅長的,而後面直到終點衝線,我們則只有放牛吃草
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