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gene (jimgene)》之銘言:
: 這兩年看新聞
: 業餘強投,球速被記者寫的
: 動輒145,150公里
: 為什麼進到職棒一年後
: 球速都自動減了10~15公里
: 有鬼嗎
一般投手的球會降速,排除年紀與傷的問題這類不可抗的因素…
多半在中職降速,常見的是太操、頻繁出賽,另外是降速求控球…
太操與頻繁出賽,在中職有名的就 統一、桃猿,拿桃猿來說,先
發投手是不會操,多半投近 100 球上下就會換下去 QK,王溢正 則
是少數先發例外,王 先發吃到 120 球(日職常見)也沒太大問題
,但多半也是百球左右退場…所以先發來說桃猿其實是很有人性的 ^^"
桃猿的投手主要頻繁出賽是 中繼、後援 這塊…
可是,桃猿投手戰力弱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中繼、後援能用的就那幾個
,為了戰績考量,勝利組頻繁出賽可以理解,應該說…無可奈何。
但桃猿也不是沒新投手,每年都有新血,但很奇怪就控球好的沒幾個,上
來一直投保送誰受得了,而這些投手的球速,其實極速都不差,但因為球
的控制力弱,只能降速求控球,一降速球威就會弱化,然後控球好了一些
,因為球威弱化,一樣挨打,然後有些甚至降速控球還是一樣糟的也有…
我個人認為 控球 可以練,但都進職棒了才練也不是練一兩天就會有控球
力,應該從小就要強化控球的訓練,不過很多年輕投手只想追求球速,而
忽略了控球力的重要性,這番話 洪中 自己就曾經講過…
而教練團為了飯碗,追求戰績也沒有錯,但能用的就幾個選手時,就必需
揹負操投手的罵名,這很難兩全齊美,畢竟教練團要對球隊戰績負責,換
作是球迷的我們當總教練,我們會為保住自己的飯碗…我想這是人性吧 @@
==================================================================
另外就是,一般來說,先發投手為了延續投球的局數,先發時不會每球都用
極速全力去投球,多半本土的先發投手都會降速 5至10公里 去增加投球延續
力,我們拿 林柏佑 來說好了,以前先發時 直球均速 135至140 上下,但改
後援後,直球速度 多半 可以在 142 至 147,雖然有時林柏佑上來後援球速
有時會出不來(可能休息不足或調整不好或熱身不足等因素…),但正常來
說,林上來後援,直球均速在 142 以上是較常見的…
而提到受傷或術後減速,我想 鄭凱文 是個例子,雖然鄭凱文今年術後復出
,成績也不錯,可是直球均速明顯是降了,國內好的先發投手坦白說不多,
個人是希望 鄭 能慢慢把球速找回來…
===================================================================
不過為何國內投手先發降速是很普遍,在日職感覺就沒有這麼明顯?
我覺得這完全是基礎訓練的問題,為何日職的先發投手,直球均速可以一直
維在 145 上下或以上為常見,而且控球還是那麼好,就我看球多年的感覺是
訓練本質上就有不同,訓練的量、肌力的強化等,我想台、日間是有落差的
,這也是為何 洪中 會在交流賽時提及,日本的投手跟台灣的投手有 層次上
的差距,打者則是差距不大,我認為 洪中 說的反應了某種程度上的殘酷現狀
,也就是國內的投乎,要追上日職的水準,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知道 洪中 說台、日打者落差不大,鄉民普遍很難認同… ^^"
一定會說國際賽誰誰誰還不是打不到球、誰一直被三振,巴拉巴拉…
我覺得啦,國際賽各國交手的次數就少,選手比的是對陌生對手的 適應力,
另外是 抗壓性,也就是實力上落差不大,但心理素質上會有差異性…
而且日本的投手本來層次就比國內投手高,短期比賽我們的打者要馬上適應
是有一些難度的。
那為何日本的打者就能很快適應國際賽?
以台灣來說,普遍來說我們的投手本來就沒日本的投手強,光投手均速我們
就先輸了,然後控球又沒很好,基本上就很難不失分,而主宰一場比賽勝負
在比例上 投手 就佔了七成因素,比方一個 大谷翔平 先發可以完全壓死南
韓國家隊的打擊,但大谷一退場,南韓打者看了7局 160 的球,後面上來的
日本投手,即使均速有 150 也變得很好適應,所以投手本身的強度佔球賽的
勝負比重就會很高,舉這種極端的例子可能會被噓,但概念上大概就是這樣…
以中職打者的實力,只要對日職的比賽的次數多了,我想大多數中職的打者
,打擊上不見得會比不上 陽岱鋼,打者要適應與進化會比投手簡單,但投手
要再突破一個層次,我想是相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