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oo.gl/303tMi 一篇臉書文分享 (請點,臉書中有圖片)
一位真正偉大球員,是以他精神肉身的實踐,改變人對生命的根本理解。乃至成為一種
美學。
一不小心,收藏這本《鈴木一朗 20歲的挑戰》二十二年了!(大驚XD)書背上唐諾寫著
:「鈴木一朗完全改變了夢想的形式和規格。」而二十二年後再回首,一朗改變的絕不只
是他個人的形式和規格,而是擴展了世上所有人對棒球想像,內在精神力與肉身合一的理
解極限,當然,也超越了對時間的想像。(想想,一朗的頭髮已然灰白)日美通算4257支
安打,某種程度來說,只是表象的數字罷了。(也足見人多麼仰賴數字來理解世界,嘆。
)
一直喜歡書中的一個小故事,剛入日職的時候,一朗在開幕前媒體製作的問卷嗜好欄內,
填上了「盆栽」,結果引起熱議,令一朗意外。話說高中時期,一朗和家人一起去常安寺
參加「臥釋迦祭」,然後逛了夜市,又逛了花市,不知怎地一朗突然花了兩千日圓零用錢
買了一盆盆栽。後來一朗入了愛工大名電高校,每次回家,不做任何家事,但就是會為盆
栽澆水,並對著絕不可能再長大的盆栽大聲吆喝:「快點長大!」
後來,一朗決定進入職棒,得搬進宿舍。盆栽植物從缽中,被改種到院子裡,雖然母親淑
江曾提醒,盆栽移到院子裡會活不好,也果然真的枯萎了。一朗想的確是,希望讓植物脫
離限制,自由生長。
面對曾細心照顧的植物逝去,一朗如是解釋:「我曾聽高校的監督說過,當達到某種成功
時,自己非常看重的東西會成為替身,失去生命。今年,自己身邊也發生過這種事。我就
在想,或許是這樣吧。」
這實在是很神秘的生命觀。一朗在WBC幾次的關鍵一擊,都讓我想到這個故事,或許在那
個瞬間,一朗周遭又有個替身因此亡故?這些靈力也是一朗傳奇背後不為人知的力量?一
朗打球之所有比旁人動人萬倍,背後日本文化中的球魂,乃至武士道般不惜以生命換取的
態度,如櫻花般的美學,絕對是核心的緣故。
某些論著,總想如果一朗一入職棒就是進入美國職棒,現在的紀錄一定就如何如何。(這
種題問方式,本質上就帶著大美國主義,以為美國棒球就等於世界的棒球。)這固然是不
可能有絕對答案,而根本上,我偏頗地想正因為一朗是先在日本成為一位成熟的選手,才
赴美,精神層面極為深刻,才一支安打接著一支安打地打破世界紀錄。如果一入職棒,一
朗就過著米國長期搭長途巴士四處遊走的小聯盟生涯,雖然不知會如何,但比較起進入日
本職棒,因為堅持不願改打擊姿勢,被降二軍,反而遇上令一朗無論如何「必須回報信任
」的仰木杉監督。比起美國人自我中心的假設,我依舊私心偏好後者這真實的歷史。
仰木杉在一朗初萌生前往大聯盟的心念時,突然在某天晚餐時間對著一朗如機關槍般地說
:「只要我當總教練的一天,就不讓你去。」還說:「絕對不准!」並說「留下來和我一
起打拚!」、「你是我絕對需要的球員」之類的話。一朗不辜負仰木監督,留下來,有了
第一次打第四棒的經驗,並開始以挑戰從沒人到過的四成打擊率為目標。後來打擊在三成
八七時受傷了,仰木監督突然把一朗和弓子夫人叫去說:「去挑戰(大聯盟)也沒有什麼
不好。」一朗回想起這個轉折,深感幸運,因為那挑戰四成打擊率的球季,是他自己認定
確立「打擊技術」的關鍵球季。而沒達到四成就受傷,更讓他從此更理解自己的身體,不
再輕忽任何不適。(根據小松成美《鈴木一朗訪談全記錄》記載)
想起曾經開車載小說家駱以軍,經過士林河堤邊的棒球場,他對我說:「寫作,其實就是
幹職業運動員,一直重複操練一項技能,比的終究是持續力和耐力。而最重要的是,寫不
動的時候,知道該休息,知道怎麼配速,又再怎麼調整回好的狀態。」我想一朗受傷的經
驗,絕對給了他極深的生命體會。數十年累積的安打數是實實在在對球隊的貢獻,某季達
四成打擊率或許榮耀加身,但只是個人光榮的曇花一現?太多作家年輕時寫出極驚人令人
期待的作品,但後繼無力。一朗從一九九二年打職棒至今,二十多年間,年年表現穩定。
我有沒有可能二十幾年,每年都寫出一本劇本呢?有點不敢想,但既然有一朗在,不敢想
,就是一種怠惰。真是何其有幸能和一朗生在同一個時代,能得其啟示。
十年前有幸曾在世界棒球經典賽(WBC)現場見證一朗的風采。特別買了外野的票,極近
距離地看著他在綠茵上悠遊,眼中有一朗,幾乎能令人忘記整場比賽,不忍將目光看向內
野。那種氣度、專注、自在渾然天成,恕我詞窮,絕對超過「帥」字所能表達,老實說,
我覺得沒有任何語言中有一個字能代表一朗那劇烈而強大的存在感。每一次他站上打擊區
,一準備揮棒,整個巨蛋就突然現入閃亮星海,球迷的鎂光燈同時燦爛。比賽真的不重要
了,只要有一朗就夠了。
如果你信賴一棵櫻樹,永遠會在四月初春開落;那麼你便能永遠信賴,在最關鍵的時刻,
只要鈴木一朗站上打擊區,比賽的局面馬上要不同了。
那一次旅程,除了看球,我還去看了坂東玉三郎。看坂東,四個多小時,人絕對無法貼在
椅背上,他實在太美了,身體會不由自主地往前傾,只為能和他再進一點。一朗和玉三郎
,是在我所有現場看過的棒球員和演員中,心中的絕對第一名。如果他們是一百分,其他
所有球員和演員都在六十分以下。這一句話一次得罪天下人,但他倆的絕代風華,真讓我
打心底如此認為。
日本究竟是個怎麼樣的國度,能調養出玉三郎和一朗呢?好奇如果兩位見面,會說些什麼
呢?這臺詞和場景好難編,他倆所處的境界與追求,實遠非凡俗輩能臆測的了。只盼望此
生,還有緣份能看到他倆。見證他倆就是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