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目前國內目前四支球隊的經營
中信兄弟 - 靠辜少富爸爸的熱情盡情揮灑銀彈
統一 - 當作公益事業在經營,可有可無,不要出錯影響形象就好
Lamigi - 花錢買廣告跟曝光率,小本經營
義大 - 當初基於人情及社會公益接下這球團,除曼尼旋風外,投入成本有限
大家一直說要把餅做大
但在沒有球迷基礎的情形下,企業貿然進場絕對是賠一褲子的局面
如何增加企業想進場的誘因,我是覺得短期內還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支持
減稅也好,補助也好,畢竟台灣的良心企業主似乎不太多...
台灣有能力組起夠規模球團的企業其實不少,像長榮、鴻海、富邦...
棒球在國內及國際賽場上的關注度應該也沒有其他運動比的上,也是唯一的職業運動
討論要增加球隊也好幾年了
為何都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有多少球員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情況
一天到晚喊著體力即國力的政府難道不該拿出點什麼作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