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幾個原因
1.
先附上中職今年目前守位別成績
H HR OBP SLG AVG K BB OPS OPS+
C 262 20 0.34 0.39 0.28 174 74 0.74 76
1B 354 40 0.40 0.51 0.34 181 101 0.91 116
2B 337 43 0.38 0.51 0.32 224 93 0.89 111
3B 304 33 0.37 0.45 0.30 191 93 0.82 95
SS 274 14 0.34 0.39 0.28 224 79 0.73 75
LF 367 60 0.41 0.59 0.34 177 119 1.00 136
CF 325 39 0.38 0.47 0.30 204 121 0.85 102
RF 323 29 0.35 0.45 0.30 205 85 0.80 90
DH 327 46 0.40 0.52 0.32 180 129 0.91 117
從上表可以看出中職目前對打者攻擊守位優先排法是
LF > DH > 1B
(2B是靠林智勝拉起來的)
會把優秀打者優先排LF 、DH、1B不難理解
因為這三個位置對守備要求度不高
而一隊能有三個左右優秀打者就算不錯了
在過往中職有些球隊甚至排不出第四個好手
是近幾年中職旅外歸潮
才造就了打擊戰力充足現象
不是不排打擊好的3壘手
而是打擊好的 通常會優先讓他們移向相對較不吃守備的位置
這問題在各國聯盟應該也會發生
在養成階段中
攻擊遠大於守備的選手
會被移到相對於較不吃守備的位置
2.
其實棒球是一個相對得失分差的運動
打擊創造出的分數和靠守備救援到分數
對野手而言
原則上只要前者加後者是正的
上場就不會傷害到球隊勝率
但很可惜關於守備這方面
中職還沒有足以令人信服的數據量化標準
更無法根據差距所換算出的分數
評比出球員上場貢獻成績(WAR)
教練所能根據的就是映象分數
以今年上半季來說
中職換算出一勝的成績大約是13分上下(MLB往年是10分換一勝)
其實今年有個很明顯趨勢是攻擊遠大於守備的效益
強打防守球風可能非常不吃香
理論上應盡可能在相對不吃守備的位置排攻擊好手才是
但實務上就是排不出來!!
目前看來下半季最有可能變動是
統一會幫蘇智傑塞位置
LAMIGO會讓楊去3B試試(反正也不可能會比現在OPS 0.692更差了)
義大選秀可能要後年才能看到成效
象隊看來在打線上不會有什麼變動了
最後
個人認為
MLB沒有純3B攻擊好手
原因主要有兩個
1. 守位還是會優先塞 1B、LF、DH
等到3B已不夠人了
2. 靠攻擊吃飯的3B 又要守備好根本是稀有材
很多是先硬塞在3B
通常到年紀較大或隊中1B、DH人不夠時
就會轉到更輕鬆守位了
要找到生涯3B純攻擊好手當然很少
但這跟角落野手盡量塞炮手觀念並沒有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