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os
昨天(8月2日)中職第2度送驗比賽用球,只想問一句話,「這一批送驗的球是怎麼挑選的
?」
過去中職送驗比賽用球,標準程序是聯盟工作人員從4隊主場各抽3球,總計12球送至北市
大檢驗,再從12球當中抽驗6球,放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中2週左右再檢測,最後取6球的
恢復係數平均值;今年4月第1次檢測的方式,不知是否有照上述步驟來執行?
第2次檢測球的數量多3倍,也就是18球,如果依照標準程序,要從4隊主場各抽9球,總計
36球送至北市大,再從中隨機挑選18球檢測。問題是挑36球的過程完全沒有透明公開,請
問,這36球是怎麼挑選的?
這36顆送驗的球,是實際的比賽用球?還是販售給球迷的專賣用球?或是庫存的球?這些
送驗球的來源完全沒有對外說明,只有PO在中職粉絲團一段3分42秒的影片,意義並不大
,根本提不上過程透明公開。
如果聯盟一開始就不打算將隨機挑選比賽用球的過程開誠佈公,其實送驗180球也一樣,
外界仍對這些球的檢測結果有疑慮,最後心裡一定認為合格機率很大,並不是說從6球多3
倍變18球,大家對檢測數據的信心就會多3倍。
而且,外界疾呼的公正第3方在哪裡?聯盟只派一位編制內的法務律師做見證,就誤以為
這是「公正第3方」,做法粗糙,毫無公信力可言;所謂公正第3方是指獨立於聯盟、廠商
之外的代表,聯盟編制內的法務律師?顯然不是正確答案。更何況抽驗球的是聯盟工作人
員,毫不避嫌,也不怕被外界說是球員兼裁判。
依照聯盟所發布的訊息:比照美國大聯盟規格,除了既定的「恆濕恆溫保存14天後測試」
,也增加「常溫直接測試」、「恆濕恆溫保存兩天後測試」兩項項目,合計三種條件測試
比較,檢測結果預計6周後出爐。
所謂美國大聯盟規格檢測,誰曉得是怎麼回事,也沒人關心,重點是為何需要6週?今年
比賽用球首次檢驗於4月1日送驗,18日檢測,29日公布數據,4週就搞定,為什麼這次需
要6週?送驗3倍球並不是理由,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比賽用球恢復係數只是檢測的基本數據,最重要的是球皮、羊毛含量和內容物的檢測,聯
盟和華櫻曾表示,這幾年球的材質、製程一致,球的恢復係數也沒有調整,但全壘打暴增
主因為何?請相關單位確實檢測2014-2016年比賽用球材質,唯有在這3年球的材質和恢復
係數一致的條件下,所產生的投打數據和紀錄才值得參考。
如果2014-2016年比賽用球恢復數據有做調整,請聯盟對外說明,如果恢復係數調升很多
,也一併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
二度送驗球,聯盟仍不願光明正大隨機抽驗36顆實際的比賽用球,也不願將過程公開透明
,只公開他們想給外界看到的東西,至於檢測數據的公信力為何?你我心中都有一把尺。
☆美國職棒用球製造過程:
https://goo.gl/xDvGE1
原文網址:
http://goo.gl/TYQ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