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http://udn.com/news/story/7001/1925408
2016-08-29 10:11
陽耀勳驚天一擊 轟出彈力球一堆問題
前天陽耀勳把頭部高度的球「推」成反方向全壘打,球迷驚呆了,大聯盟官網「Cut4」還特別報導,台美兩地網友直呼不可思議,直說中職這顆「彈力球」威力實在強大。
(陽耀勳神奇全壘打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GUfzr1US8&list=PL5xHQ8qHh3i_d4YBNPooqJzcmiA5TlQeo&index=80)
事實上,這兩年中職轟破一堆紀錄,也轟出一堆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中職比賽用球的彈性到底有多好?」許多專家、球員、球迷說破了嘴,質疑聲浪不斷,但中職表示球沒問題,大家也只能摸摸鼻子,不過,昨天統一獅總教練郭泰源的一席談話,讓相關單位無法再逃避問題。
郭總說,「比賽用球確實有討論空間,以目前的比賽,已經讓人感覺不太正常了,投手也會變得不敢投,投到沒信心,如果球的彈性係數值都在較高點,就有討論空間。」
郭總提到幾個重點,首先,「目前的比賽已讓人感覺不太正常」指的當然是投打數據,兩年前鄭凱文以2.48奪防禦率王,今年羅力防禦率4.67已是全聯盟第一,兩年前全聯盟僅209轟,今年可望突破600轟,兩年暴增3倍,放眼各國職棒,這是極為不可思議的數據。
其次,「投手變得不敢投、沒信心」,以郭總的資歷和視野,會這樣說已凸顯問題的嚴重性。今年中職本土防禦率高達6.38,也就是說,本土投手防禦率只要在6以下就是水準以上的成績,怎麼投都挨打,長久下來不但信心喪失,而且耗損嚴重,也會縮短投球生命,對職棒長期發展絕非好事。
第三,郭總認為球的彈性係數值都在較高點就有討論空間,今年4月華櫻990檢測的彈性係數是0.576,雖在合格範圍內,但已接近高標,和過去相較,球的彈性確實較好,擊球飛行距離較遠、速度變快,已經影響投打數據。
今天有媒體報導,研究報告指出,投手球速140公里,打者以90公里揮棒速度擊出,揮擊仰角45度,相同條件下,彈性係數0.580會比0.540的球,擊球飛行距離多了約20公尺。
2010年上半季中職用的球是美津濃210,彈性係數0.5423接近合格範圍低標,平均每場0.54轟,今年華櫻990彈性係數0.576接近高標,平均每場2.54轟,全壘打產量差了快5倍。
也就是說,中職所訂定比賽用球恢復係數合格範圍最高值和最低值,擊球飛行距離竟然相差20公尺,全壘打產量差距將近5倍,這樣的「合格」範圍真的「合理」嗎?難怪郭總認為這有值得討論的空間。
研究報告另外指出,2014年彈性係數是0.557、2015年為0.568、2016年則是0.576,投手球速140公里,打者以90公里揮棒速度擊出,揮擊仰角45度,相同條件下,彈性係數0.576會比0.557的球,飛行距離多了約9公尺。
9公尺是什麼概念?如果放在棒球場,高飛必死球可能落在全壘打牆邊,落在牆邊的球會形成全壘打,這也就能說明2014年場均0.87轟,今年暴增將近3倍,場均達到2.54轟,球扮演關鍵角色。
其實球的彈性係數不是不能調整,但是每年調幅這麼大,嚴重影響投打成績,中職有必要在球季開打前就對外公布,並說明為什麼要上調這麼多,否則球季都已經快結束了,大家還在猜球到底有什麼問題,彈性提升多少,不符合中職任何決策都必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
嚴格來說,職棒的球每年彈性係數應該維持一致,不能差太多,投打成績才有參考價值,不然6年前接近低標,現在又快達到高標,投打成績差了一大截,今年打出一堆紀錄,感覺也不是那麼珍貴了。
更重要的是,近3年球的彈性係數為什麼會差那麼多?品管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有沒有偷偷換球?這些都是外界有疑慮的地方,相關單位有必要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