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最近看不懂中職與棒協的爭議,實在是非常痛苦,太想搞懂了!
所以我回顧了2013年經典賽(含資格賽)、2015年12強,到本次經典賽,上百則關於組訓
過程的新聞,希望爬梳出脈絡,也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文甚長,可以分開慢慢看)。
先講結論:中職其實應該根本負起此次風波的主要責任,不要只讓棒協跟體育署承擔所有
批評。
解鈴還須繫鈴人,但繫鈴人不是棒協,而是中職。
再者,兩次經典賽的處理態度,也讓人看清楚中職前後任會長鎮神、吳志揚的高度根本是
天壤之別。
起》2013年經典賽中職終於主導組訓
2013年經典賽的大背景是首次採用新制度:
當時為因應行政院「振興棒球計畫」中強調,國際賽事依不同屬性加以分級,經典賽與奧
運、亞運同屬第一級,所以國家隊組成以職業球員為主、業餘為輔。
所以體委會(組訓過程從2012年中就開始,當時還是體委會編制,2013年1月正式改組教
育部體育署)協調中職「首次」負責組、訓,棒協負責「國家隊報名參賽之國際窗口」還
有「辦比賽、行銷(招商、廣告)」。
這個歷史上的轉折,創造改革的時勢,時任中職會長黃鎮台也相當漂亮地接下任務,更加
奠定日後在球迷心中「英雄」的地位。
首先,中職與棒協首次共組「選訓委員會」,在2012年7月決定總教練人選,從郭泰源、
謝長亨二選一,後來投票是謝長亨。
》鎮神成功承接第一次中職組訓
黃鎮台也緊鑼密鼓籌畫中職該給的後勤支援,資格賽跟正式比賽兩次集訓,總共砸下2200
萬元,也開始展開一連串前所未見的新作為。
最有名的莫過於讓球員從資格賽開始,就有每場比賽三萬元的出場費;還有配備更多配防
護員;並積極處理球員雜務,讓球員專心比賽等。彭政閔恰恰當時曾感動地說:「球員感
覺被尊重,對自己角色認知就會不同。」。
》中職、棒協仍有衝突,但大方向已確立
然而,首次不再擁有組訓權的棒協還是有小動作,或行事缺失。
包括2012年9月在未告知中職的情況下,由資深教練組成「黃金技術顧問團」,跟中職較
勁;也透過時任立委、棒協副理事長廖正井(現任理事長),在立院怒飆時任體委會主委
戴遐齡:「為何沒有把國家隊的經費撥給中華棒協。」
再者,2013年1月公辦熱身賽,謝長亨認為棒協安排賽程讓球員太奔波拒賽;再到比賽期
間,爆發引起球迷怒譙的早餐事件(有給餐費,但未集中備餐)、球員分批回台;以及貴
賓證申請爭議,導致鎮神無法入場看球等。
然而,儘管輿論仍將這些爭議解讀為兩大龍頭互爭主導,但我認為一級賽事由中職組訓、
棒協主辦賽事的大方向,應該已經底定。
承》2015年12強進一步確立棒協、中職合作模式
再看2015年的12強賽事組訓過程,大前提是中職會長已換成吳志揚。也就是說,吳志揚對
12強如何與棒協分工的態度,應該不至於跟現在有太大的差別,那他當時怎麼看?
我直接整理時序表如下:
2015-02-25╱中央社報導:
「吳志揚今天回應12強賽問題時,拒稱『主導』,希望跟中華棒協『合作』,在明確分級
之下,最高層級的賽事由中華職棒組訓,『包括12強、經典賽、奧運,攸關國家的面子,
總不能為了組訓之爭,打得一塌糊塗也不是辦法』。」
2015-04-30╱中國時報報導:
「中職聯盟前天表示,對於今年11月初即將舉辦的首屆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組訓問題
,將由中職主導,比賽則由棒協主辦。對此,中華棒協昨回應:『對此看法表示尊重,主
要還是要等跟體育署開會後才有共識。』」
2015-06-17╱台灣時報報導:
「體育署歷經8個月的努力,與中華職棒、中華棒協、職棒球團及球員工會開過10次會,
共同研議『參加國際棒球重要賽事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
決議中,2015年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組訓及參賽總教練人選由郭泰源擔任總教練,6月底
召開選訓委員會議,審議總教練研提教練團名單(後略,就是一些選訓流程)。」
從上述報導可以得知,當時吳志揚不僅願意延續2013年經典賽的體制,甚至在體育署意圖
「制度化」的主導下,吳志揚在與棒協共同參與的會議中,同意往後一級賽事任命總教練
、選訓的方式。
》吳志揚確實在十二強結束後留了伏筆
然而,或許是實際與棒協合作後反悔了,吳志揚當時在12強結束後,就隱晦地發表了可能
導致當今局面的談話:
2015-11-18╱自由時報報導:
「吳志揚昨天在宴請台灣隊時指出,中職這次12強賽負責組訓,國家隊在熱身賽結束後移
交給棒協,只是比賽期間仍有一些該由中職負責的行政事務,『我們不是要跟棒協爭比賽
主導權,他們還是主導單位,只是希望在比賽開始後,可以有中職人員進駐,繼續為球隊
提供服務。』他說。
吳志揚表示,前天與中職人員開會檢討時,有人建議不妨由中職全程照顧國家隊,避免移
交造成球員適應不良,他覺得這個意見很好,畢竟參賽球員以中職球員為主,全程由中職
照顧也比較妥當。」
轉》中職此次態度匹變,要組訓更要辦比賽
正因為2012年改革體制、2015年再進一步制度化,顯現出的「假象」,好天真的體育署以
為,只要遵循12強模式,開個中職、棒協的三方會議,就可以敲定總教練人選,開始組訓
事宜。
沒想到,中職先是在今年7月26日(2013年也是7月底選出總教練)的三方會議上,對棒協
建議的三個總教練人選不置可否。
更在8月8日領隊會議後聲明:
2016-08-09╱自由時報報導:
「經典賽既然是美國大聯盟所舉辦的比賽,中職及4球團應扮演更重要角色,願意擔任明
年經典賽窗口,包括組隊、訓練、情蒐、管理、教練團、熱身賽、球員保險獎勵等相關配
套都由中職負責,大聯盟支付的出場獎金也應由中職承接。
(也就是說,中職想連棒協辦比賽的權力都拿去。)
(再者,中職訂出自己想要的總教練產出方式:)以前一年度總冠軍隊總教練為第1優先
,第2順位是再前一年度總冠軍隊總教練,第3順位為聯盟和4球團共推,將提交體育署決
定是否採用。」
對中職的大轉彎,棒協當然大傻眼,棒協秘書長林宗成直說制度上的重大改變,必須由三
方共同協調同意。自此,無論體育署怎麼協調,中職就是踩得死死的,組訓賽要一把抓,
棒協當然也不肯放。
所以在我看來,後續總教練人選持續懸而不決,不過就變成雙方鬥爭的表徵而已。也就慢
慢演變成今天體育署只好自行決定總教練人選,而lamigo挺聯盟,退出經典賽的悲劇。
合》中職不是不能改革制度,但方法糟透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認為中職也要負起責任。
現今的制度,不僅來自於前面兩屆一級賽事好不容易累積的共識,吳志揚甚至還背書過。
因此,縱使棒協再怎麼不是,或者改革的正當性再怎麼足夠,中職憑什麼在組訓已是迫在
眉睫,才說改就改?請問這不是挾球員以自重,那什麼是挾球員以自重?
換句話說,既然吳志揚既然在12強之後就已經有想改革的跡象,為何不是在12強之後,就
積極開始透過體育署,與棒協研商改革?而是選擇直接逼體育署、棒協吞下去?
難道吳志揚想憑八月八號與球團的一紙聲明,就想改變現況?那日職還特別跟棒協協調組
公司是傻子嗎?
這是對改革負責任的態度嗎?對照鎮神當初曾說:「其實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台灣能
打出好成績。」吳志揚難道不會慚愧嗎?
再次強調,此文絕對不是反改革,而是應該把責任釐清。眼前最應該緩解僵局的,不是棒
協,而是中職會長吳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