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在2010年到2013年共編列20.25億元預算
其中國際賽成績部份目標是進到「世界前四強」
而這個前四強目標在2013年第二十六屆U-18世界盃棒球賽中達成
那次是剛好拿到第四名,然後體育署說計畫很成功,
接著又推出2014年到2017年編列18億元的「強棒計畫」。
政府居然以三級學生棒球國際賽成績當作達成計畫目標
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台灣真的有世界四強的實力嗎?
或是說進到世界四強有這麼重要嗎?
而2014年到2017年的強棒計畫,其中一項強化社會甲組棒球組訓,
四年共編列3.42億元,這對社會甲組棒球隊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社會甲組棒球隊是源自日本企業的社會人球隊
主要是日本企業組訓的業餘球隊,而台灣則是以國營事業組隊為主
近幾年也有城市組隊,例如台北、新北、桃園航空城、台南市等城市隊
這些城市隊等於是靠政府編列預算過活
2017年以後如果政府不編預算補助,等於有些人就會失業
而這些城市隊對於台灣棒球的發展真的有幫助嗎?
只能說是幫助一些人暫時有工作與收入,但經費來源很不穩定
個人是反對政府過多的干預運動產業
但政府一定要投資的話,或許把錢拿去建構職棒二軍增加一級
就是在現有職棒二軍底下增加一個層級,類似新人聯盟
例如可以在宜蘭、花蓮、台東、屏東等地設新人聯盟實施主客場制
既可以強化職棒二軍競爭力,也可以長期維護地方球場場館設施
日本制度是企業組訓社會人球隊
社會人球隊代表企業文化
美國制度是小聯盟球隊給地方企業經營
各城市小聯盟球隊與城市文化結合
台灣城市棒球隊是中央政府出資由地方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