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台灣是不是敗在打球人口基數太少?

作者: Ivanov (Visca Catalunya)   2017-03-11 07:32:44
以前我也會認為參與基數是個問題,這幾年對於棒球,尤其在荷蘭,了解更多之後,
我會發現環境跟訓練很重要。
荷蘭國家隊中,扣掉跟阿魯巴庫拉索沒有關係的,真的沒幾個(整條打線好像沒有白人?)
投手裡面有的荷蘭本土選手,很多都是高中之後有去美國打球的
像被我們打爆的Huijer,或者是沒有出場的Ploeger
或是上來沒有被打爆的Bolsenbroek是在美國念大學的,後來走一陣子白襪體系的
(Yntema其實還是多明尼加人XD)
荷蘭棒球的參與基數,其實也不算少。棒球的基礎設施,甚至簡易球場,
不少城市也有。
但是為什麼本土棒球還是培育不出太多的好選手?
投手真正養出來的大概只有vd Hurk一個
van Mil站不穩日職二軍,期他很多人資歷只有到小聯盟A+或A而已
好的,如果把範圍縮小到加勒比海系:
庫拉索人口: 158,975
阿魯巴人口: 103,400
這樣的棒球人口,遠遠小於我們很多棒球選手來源的兩縣市
花蓮縣: 330,691
台東縣: 220,632
那麼,差別在哪?
阿魯巴人跟庫拉索人,或者是在荷蘭本土的阿魯巴/庫拉索裔
除了都是家人有基礎累積下來外,其他想打棒球的小朋友很年輕就參加加勒比海聯賽
(如:洋基隊的Didi就是家人有基礎,回加勒比海後又很深栽培的)
那裡算是很多高階棒球選手的搖籃
再來,離美國近,很多選手高中就去接受美國的訓練
像這幾次大賽都有找的Zaraga,還有一位投手Sabaran,都是高中就過去美國的棒球高中
簡單來說:就是既有的人口下,吃大聯盟的訓練方式,在綜合臨場/臨大賽狀況
算是在人口基數小的狀況講求最佳成績的一種方法。
作者: ykesha (所有的最好都從最壞開始)   2017-03-11 07:43:00
這才是該有的"態度" 想當初為了拿奧運銀牌 整整四年不打職棒 害時報、興農少賺好幾年阿...
作者: ROMEL (Bin)   2017-03-11 07:59:00
現在不能再搞1992年的時候長期培訓那套了,那是沒有職業球員參與國際賽的年代
作者: sppray (sppray)   2017-03-11 08:01:00
90年職棒成立,92年奧運拿銀,那來的4年不打職棒?
作者: ykesha (所有的最好都從最壞開始)   2017-03-11 08:02:00
搞錯 少打三年
作者: sppray (sppray)   2017-03-11 08:03:00
講話精確一點,養著不打職棒是事實,但四年誇大了。
作者: ykesha (所有的最好都從最壞開始)   2017-03-11 08:12:00
假球之後就看得比較少 難免記錯 真是遙遠的回憶...
作者: cation (不要在試我密碼了)   2017-03-11 12:09:00
當年是俊國不是興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