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專欄] 李祖杰:團結的美國猶太裔 打趴分裂的國

作者: sky880426 (EASTENIGHT)   2017-03-15 18:30:39
台灣運動發展長期一直處在相當奇特的環境之中,或者說在歐美運動傳入亞洲的時候
就已經被重新詮釋。國族主義就是造成這個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台灣運動發展在1950-60年代以來就被政府當成建構國族認同的重要手段,將之工具化
,目的在於聯絡海內外華僑、爭取國際曝光、還有讓台灣人民認同國家。因此在這段時間
,只要有打出成績的運動,往往被政府吹捧並打上國家英雄的標誌(為國爭光跟雖敗猶榮
從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了),也因此如徵召香港足球員為中華民國效力,拿下1954、58兩屆
亞運金牌,到紀政、楊傳廣在奧運會奪牌這些事蹟會不斷被宣揚,運動領域只是作為政府
宣傳的其中一環。為了有效整合,當時的體育團體大部分由注重身體鍛鍊而熟悉運動領域
的軍方領導,這也是各單項協會具有特定政治背景的原因。而對於在當代中國冷門,但台
灣人很愛的棒球,也以具有台灣背景的謝東閔先生領導。(但基本上是放養,圓山棒球場在
韓戰時還被拿來堆軍用物資,最後拆掉改建成中山足球場。)
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許多人投入的棒球在少棒打出成績後自然得到政府關愛的目
光(?),當然這段以紅葉為始的少棒風潮大家應該都不算太陌生,簡單來說是受到
(1)錦標主義、(2)國族認同、(3)政府力量介入領導所影響。也因此在人們印象中的棒球
變成Win or nothing的運動,在打出成績才能獲得補助、以及以最少資源獲得最大效益的
政策規劃下,各個學校開始大量挖腳想組成最強球隊從而贏得補助,也因此基層棒球開始
鬆動,球隊數量萎縮。棒球的勝負從此便不再單純因為輸贏而快樂,而同時披上國家榮辱
的外衣。雖然可能也有實力落差過大的因素在,但台灣人很少因為籃球、足球在國際賽失
利而爆炸,只有棒球常常會有非贏不可的詭異壓力在,直到這幾年才開始慢慢轉變。
其實說這些的重點在於:不論是棒協還是中職,甚至是各個單項協會,補助的目的是
讓代表隊只需要專注在場上進行的比賽,而不是養肥主事者的肚子。像那種必須穿特定代
言品牌的球鞋,或者選手回來比賽還要自己出機票錢的鳥事,只會讓人對主事者越看越
火。適度的國族主義可以讓人團結,但因此要求別人「相忍為國」? 還是回家洗洗睡吧。
作者: sf820624 (SF)   2017-03-15 18:34:00
不用跟轉文的人認真,整天轉一堆欠噓的文其心可議
作者: PayKuo (柚子)   2017-03-15 19:07:00
今年被體育協會整過的後來成績都不錯,希望ct也可以遵循這個好傳統www
作者: pcfox (京極元狐)   2017-03-15 22:28:00
....明明就可以寫正常的文章
作者: bluejackwu (石達開)   2017-03-16 00:02:00
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