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是聯盟內的現有球隊意願不大
加上外界企業熱中棒球的程度沒有到達願意「從0開始」
先論現有球隊意願不大
看不停調漲的票價
或許是球員待遇變好或軟硬體設施的改善
卻也顯示球團不認為他們是「賺錢」的狀態
單純用大家應該都學過的二次曲線來想
(暫不考慮整體社會的經濟狀態和其他因素)
「調漲票價會流失些許球迷、降低票價可以增添些許球迷」
球團無視流失球迷的可能依舊要調漲票價
必然是相信漲價後和進場人數相乘,依然比先前更賺錢
假如這時有個新球隊進場,
對原有球隊而言,推力不只由「票價調漲」所生,
還有新球隊對己隊球迷的吸引
但不調整票價又無法達到他們想要的獲利目標
新球隊對自己主場票房的貢獻度也不會比流失來得強
種種不利因素
我是不認為現有球團會真正對第五隊進場樂觀其成
至於每次有球隊要轉賣,剩下三隊感覺極力促成
因為
1.中職只剩三隊就不用打了
2.新進的經營者,頂多接手原先球隊的球迷
甚至在這波動盪,舊有球團說不定還能撈到一些游離的球迷
接著是外界企業
也許他們或多或少對棒球還算有興趣
否則不會有些企業主於某些時刻會表現得很熱愛棒球
然而要重新組織一個球隊,找球員、找教練以及內勤人員等前置作業
不僅要有高度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協助
實際花費絕對是相當龐大
更不用說現在新加入聯盟好像還要另外繳錢
與其這樣
還不如「等某個舊有球團要退出之際,趁機補上空缺」來得划算
對於後者
我是想到一個很籠統的辦法
先前喊著很多球員其實有能力上一軍
但位置都被卡死
因此載浮載沉等到年紀略高(未必高到一定要退休或轉教練)便被迫轉變身分
那麼或許可以設置一個制度:
對球團,
要求某個球員非因傷而升降數次(顯示尚有一軍能力)
而球隊排定該選手登錄和實際出賽位置亦有多位同隊球員與之重疊
「得」放入「新球隊預選名單」(然薪資不得因此調整)
對球員,
假設於二軍或一軍打出相當程度的成績(譬如 OPS+ >110,ERA <4.80之類)
但無法於一軍常駐
亦可主動申請「新球隊預選名單」
如此篩出一些依球迷來看亦為「時不我予但尚為可用之才」的球員
減輕準備進場的企業需要重新找球員的負擔
當然以上構想當然會涉及到簽約與給薪的責任分屬問題
不過都還可以再由相關專業人士仔細研擬
而該構想的出發點,
就是至少不要讓所謂的第五隊「完全從0開始」,
應該或多或少地能提高外面的企業進場加入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