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75 (努力)》之銘言:
: ※ 引述《mobley2005 (1995年 我們在機場的車站)》之銘言:
: : 中職成立28個年頭
: : 平均單場觀眾人數高峰是在職三(1992年)的6878人
: : 其實距離萬人仍有一段差距
: : 事隔25年後的今日
: : 四隊規模
: : 場均至多5-6千人
: : 平日票房和假日落差太多
: : 要如何才能拉高中職的天花板?
: 其實現在四個球團都算蠻有錢 也都很用心在行銷
: 剩下的關鍵就在國際賽
: 中職票房除了跟假球案息息相關之外 靠的就是國際賽
: 打得好 進場人就多 2013WBC就是一個例
: 韓國這幾年票房衝的那麼猛
: 奧運拿金牌 經典賽拿過第二名跟第三名 還贏過日本好幾次
: 那幾年 韓國職棒場均人數也是直直衝
: 票房出來了 新球團也加入了
: 有人可能會說 韓國 日本人口基數比較大
: 其實台灣會進場看的球賽 幾乎只有棒球 其它人數都少的可憐
: 簡單說 職棒算獨占市場
: 韓國 日本還有足球跟籃球會瓜分市場
: 人數要衝高其實很簡單
: 大型賽事(WBC)贏個韓國日本
: 好運一點闖進四強 又賽到贏個美國之類的
: 票房應該就會像韓國一樣用飆升的
: 不過通常都贏不了 所以應該想想就好了
其實還有一招立竿見影
就是改名稱把中華職棒改成在地性新穎一點名字
可以吸引到很多非棒球迷前來
畢竟政治迷跟棒球迷並不衝突
台灣現在的氛圍就是期盼改革
從簡單、小地方改起迴避反對聲浪
改個名稱又無傷大雅就像某隊剪剪頭髮一樣
搞不好會有新氣象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