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板上討論很多「大王」王柏融對上中信兄弟佈陣時的表現,
這邊也提一下個人的一些想法,作為對於看中信在做戰術佈陣的一些註腳。
文內觀念、數據有錯誤也歡迎各位板友吐嘈、指正 <(_ _)>
一、「打擊率」只是結果的描述,本身不具有操作性
我們先看一下一些比較枯燥的東西…
打擊率 = 安打數 / 打數
這邊有一個重點是:打擊率會騙人,原因出在「安打數」本身就不純。
之所以說安打數「不純」,是因為安打是打者與防守者攻防(互動)的結果。
「
棒球比賽中,當擊球員擊出投手所投出的球之後,落在棒球場的界線內,
而沒有被防守方的野手所接殺,同時擊球員順利地站上壘包,
在記錄上就被稱之為安打,
有一壘安打、二壘安打、三壘安打和全壘打四種。
可能的情形有以下幾種:
(1)球必須於場內落地,或碰到全壘打牆或越過全壘打牆,
而擊球員在防守球員傳球到壘前上壘者;
(2)球在場內因場地而不規則跳動,致使防守球員無法很快地處理球,
擊球員因而安全上壘者;
(3)防守球員在無失誤的情況下,傳球刺殺在場的跑壘員不遂,
而導致擊球員亦安全上壘者。
」
安打 台灣棒球維基館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5%AE%89%E6%89%93
所以用「安打=打擊出去的球-被接殺-被刺殺-被封殺」的算式來看,
或許看「打擊出去的球」更能貼近「打者本身」的打擊能力描述
所以我把「打擊率」當成是對打者打擊概況的「描述」。
就好像是人口的「平均壽命」,薪資普查的「平均薪資」一樣,
這些數字是用來「描述」某種狀況的。
用統計學的術語來說,就是「敘述統計」。
以下都是類似的例子。
這朵玫瑰 是 顏色 是 紅色。
台灣人口 的 平均壽命 是 80.2歲
台灣薪資 的 平均金額 是 5,1241元。
王柏融 的 打擊狀況 是 0.393。(170625賽前)
這些數字基本上就是一種形容詞,就像玫瑰是紅色的,本身不具有太大的意義。
對於教練團來說,看打擊率也是一樣的概念。
打擊率4成的打者對對方教練團的意義是什麼?
「他比較厲害」這基本上應該算是幹話,因為知道對方是4成打擊率的打者,
除了提醒自己的投手認真投、野手神經繃緊一點之外,沒辦法做更積極的介入。
對總教練來說,打擊率只是跟他說「這傢伙比較厲害」,這樣而已。
真正重要的是「打擊熱區」和「落點」的資訊,因為這樣才具有操作價值。
王柏融/打擊率4成/左打者 <- 同等的敘述價值
習慣拉打/落點多在1、2壘防區間 <- 不只是敘述,更具有操作價值
操作價值的意義在於「這是可以運用的資訊」。
「
史耐德說:「觀察王柏融打擊,會發現他以拉打機會較高,
因此我們針對這個習性做佈陣。」
」
針對王柏融進行佈陣 史耐德:肯恩有配合 170526
http://sports.ettoday.net/news/933080
除了「拉打」的打擊「習性」外,
更重要的是要融合其他的資訊來推敲王柏融的打擊「策略」:
什麼時候會出棒?什麼角度會出棒?(這邊可以類比 Two-Strike Hitting Approach)
喜歡打什麼球?(球種、進壘點、滾飛比)
什麼球打得相對比較不優異?(被接殺/一壘打/形成平飛安打的機會比較低)
知道要丟什麼球給他打之後,就是落點分析上場的時候,也就是佈陣。
http://imgur.com/ytBS8UJ.jpg
獵殺「大王」行動 各方重兵佈陣
http://sports.ltn.com.tw/news/paper/1099367
有了這些資訊(information),
史總可以用他的知識與經驗(know-how)進行佈陣的準備工作。
二、重點在於「黑盒子」,佈陣只是最明顯的改變
《魔球》一書用「流程」的概念來看棒球比賽的「得分」,
這邊也依樣畫葫蘆地來看王柏融打擊落入佈陣的流程。
中信球員產生佈陣 →
『捕手sign in投手 → 投手投球 → 王柏融產生反應(揮擊/放棄)』 →
球飛出去 → 被接到形成出局
其中用『』框住的部份,是一般觀眾不容易掌握到的資訊,
這邊先稱為「黑盒子」。
史總在佈陣的「準備工作」除了去推王柏融的打擊能力與打擊策略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在場上使用「黑盒子」,讓王柏融掉到史總要的結果裡面。
仔細看「黑盒子」的內容,可以知道在投打對決的時候,
不是只有投手跟打者參與在內,捕手配球的方式更有可能形成關鍵,
捕手的配球可以引誘王柏融出棒,讓球落入佈陣。
掌握強打者的擊球策略,並且加以活用,就是這個「黑盒子」的作用,
也是佈陣戰術中最精彩的地方。
如果用獵人捕捉獵物的劇本來看,
這套劇本就是吸引獵物注意,然後追趕獵物到佈下的陷阱裡面。
不追求直接用武器殺死獵物,而是要驅趕到自己所佈下的局裡面。
用棒球的劇本來說,就是用「不要求投手K掉王柏融,
而是引誘他,讓他打我們想給他打的球,讓球落入佈陣達到我們要的結果」。
http://imgur.com/KweyDvc.jpg
「獵殺大王」12支2會上癮 兄弟展開二部曲
http://sports.ltn.com.tw/news/paper/1107184
這張圖是5/26-28 LM跟中信三連戰中王柏融的打擊結果,
這邊看一下右邊資訊
12打數,5次落入佈陣,傳一壘造成刺殺
7次在佈陣外,5次接殺,1安打,1全壘打
圖片以紅字標出佈陣產生的出局數,看起來5/12的機率還沒過半,
這表示佈陣有用嗎?
這點是見人見智,因為沒有對照組可以作比較,所以沒有標準答案。
但我們可以思考:佈陣僅限於內野嗎?
這邊個人的解釋比較傾向:
防守是全體球員一起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單純內野防區的事情。
左外野的接殺也可以說是佈陣帶來的效果,
因為「那些飛球也是在設計佈陣的時候所考慮到的結果」。
從這個觀點來看,12打數10次出局,1全壘,1滾地安打,打擊率0.167。
從王柏融打擊率平均4成的基準來看,打擊率降幅超過58%,佈陣有用嗎?
這點大家可以自行解讀。
雖然「黑盒子」目前現在還是由史總操刀、配球執行,
未來有一天或許會看到中信的捕手自己配球獵殺大王也不一定。
三、佈陣對於投打策略的影響
《反正都是我贏》(Winning Ugly)是網球教練Brad Gilbert的著作,
在講他從球員時代開始,對於網球場上敵我雙方互動的獲勝參考。
Gilbert在第七章〈勝利的關鍵〉裡面提到:
「
我觀察一個選手幾盤之後,就會發現在特定情況下,他會落入可預測的擊球模式,
尤其是在壓力之下。
壓力是終極的測謊機,此時打出來的球會告訴你事實。
關鍵分的時候選手會怎麼做?
他們會避開(或者嘗試避開)不太擅長的球路。
此時缺點就被放大,這就是他們「真正」的比賽
」
(P.115)
如果一個網球選手有非常強力的正拍,那麼你要做的可能就是把球打到他的反拍。
反正,就是讓他不舒服,而無法發揮他的最大武器。
回過頭來看王柏融的例子,如果史總大概抓到王柏融的擊球模式,
並且利用佈陣影響王柏融的打擊表現。
那麼王柏融可以怎麼做?
但要知道的一件事情是:佈陣有積極的結果與消極的結果
1. 積極的結果:創造出局數,有雙殺更好!
2. 消極的結果:降低破壞力,不給你長打,打到也不讓其他人進壘以控制局勢。
而史總也有提到,對付王柏融,他們準備了至少2種的佈陣。
為什麼要2種?我猜是得點圈有沒有人的差異。
「
史耐德認為,當兄弟在針對王柏融進行佈陣時,
會讓王柏融打擊時想法受到影響,也因此影響到他的打擊技巧。
」
針對王柏融進行佈陣 史耐德:肯恩有配合
http://sports.ettoday.net/news/933080
6/24的觸擊算是變招,犧牲了長打的可能性而追求上壘。
雖然三棒打觸擊多少還是有一點爭議,
但至少看得出來王柏融已經開始進入「真正的比賽」裡面了,
因為他開始在改變自己的擊球策略。
一般改變的方向往往就是加強,或是轉移。
加強:既然你要佈陣,那我就大力揮擊 (堅持並且加強自己的打擊策略)
轉移:我把球打到你沒佈陣的地方(增加推打、觸擊的比例,
但比較像是前述「打自己不拿手的球」
就像王柏融觸擊短打而上壘其實也是史總可以接受的結果。)
這兩種模式都有自己的立足點,沒有好壞對錯。
這邊提出來的一個方向是:
「如果你要出局數,我就不那麼簡單地給你,看你要用什麼東西來換」。
也就是不把重點放在擊出安打,而是跟你「換」。
你給我會落入你佈陣的球的話,我就不給你出局數(不打或是破壞掉)。
簡單說,或是讓他們用超過預期的代價來取得他們要的結果。
看王柏融的打擊數據
PA 239 BB數 19
BB/PA比 0.079
周思齊
PA 198 BB數 28
BB/PA比 0.171
可以看出來,王柏融選到的保送比例比較少,與很會選的周董差距可到一倍。
這當然也是因為王柏融優異的打擊能力而讓王柏融在打擊策略上
會更傾向以進取的方式進攻。
但最近幾場LM的比賽看下來,有打者揮第一球的傾向頗強的感覺?
而手邊在水管找到的比賽短片中,也比較少看到王柏融在滿球數的表現。
如果LM打擊策略就是打比較快一點,
那麼中信配合LM的打擊節奏給LM他們喜歡但破壞力較差的球,就有抑制LM火力的機會。
而且快節奏下打第一球形成的出局,可能有助於讓對方先發投手延長投球局數,
因為投手手臂消耗率可能會因為這種擊球策略而比預期地降低。
或許王柏融可以朝消耗球數的方式面對中信的先發投手,
「前面幾個打席出局沒關係,就盡量消耗先發投手的投球數,
然後狙擊中後段局數的球」
之所以要消耗先發投手用球數,不是為了大王應援曲可以跳久一點,
而是藉由拉長時間的互動,將壓力轉嫁給投手。
因為當王柏融把投手用球效率降低之後,
就有可能創造 1. 投手心理壓力 2. 提早對方中繼投手上場的時間。
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都有可能讓局勢稍稍倒向王柏融及L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H81E-2Lo2o
這是 05/27 7局上,伍鐸投球數達67球時,
被王柏融在1壞球後所擊出的「右外野」全壘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obHlisJdrA
06/24 6局下,羅曼投球數77球,1好1壞下,王柏融擊出中外野全壘打。
這兩場面對中信洋投,全壘打都出現在6局60球以後,
而王柏融目前的打擊策略似乎不太會消耗先發投手的用球數,這是我看到的。
大王的旅外之路關鍵在於打得是不是夠狡猾,不在於打擊率
隨著大王被佈陣之後,打擊率開始下修的狀況下,
我也曾經思考過大王是否還能旅外的問題。
但是就如同我第一段提的,用比較確實的角度來看打擊率的話,
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球探報告中幾乎沒有提到打擊率的原因。
「
*打擊(Hitting):簡單來說就是擊球點掌握、揮棒時機、
以及球棒控制能力等基礎條件。
1.擊球區塊
2.揮棒習性:
能否將投手投出任何角度的球路,輕鬆打回去的能力;
或是死命拉擊、試圖想要粉碎每一球的打法。
3.球路辨識 4.揮棒速度
5.揮棒機制跟軌跡:重心是否平衡、球棒啟動前是否有後置(goes back)?
下半身的柔軟程度跟使用方法(牽涉到揮擊低球的能力)、後手完全伸展後的擊球點;
直線式揮棒或是旋轉式揮棒、能否堅持自己的揮棒模式跟概念等等。
*力量(power):很多人可能誤以為這方面評估的是全壘打數量,
有趣的是球探在意的是擊球距離、並非數量,
球飛行的距離跟速度,才是長打者的關鍵所在。
」
球探報告知多少?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3411
「
大家很熟悉評鑑野手的5個能力項目:
打擊能力、打擊力量、跑壘能力、傳球臂力、和守備能力,在這裡被細分成8項,
大部分都能望文生義。
……
中間欄位多了1個第9項『棒球直覺』,
則是由球探主觀認定這選手是不是一個『天生』的棒球選手,
換成臺灣熟悉的說法,就是有沒有『玩球』的能力。
」
帶你看真正的球探報告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839
我自己看國外的體育競賽,
會覺得他們很注重「閱讀比賽」(reading the game)的能力。
因為到了頂尖的體育競技,大家在身體素質上基本上都是妖怪級別,
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往往就在於腦袋。
所以我認為國外球探評價王柏融的關鍵會放在「揮棒機制」上。
打擊率只是「打擊策略、自身打擊能力、對方防守」的綜合展現。
而影響是不是好打者的關鍵還是在於打擊策略的制定與執行上。
最近看王柏融上打擊區的表情都不是太好看,感覺有點患得患失?
被針對性防守多少都會讓人有一種施展不出來的感覺。
但有一些球員就是有非常粗的神經,這種粗神經讓他能夠專注於每一次的play,
而不會思考「失敗了怎麼辦」。
打了那麼多字,最後下幾個簡單的結論。
在打擊策略上,王柏融可以更油條一點:出局沒關係,你要拿東西跟我換。
在心態調適上,要知道打擊率也只是一種描述,沒有必要把自己弄得綁手綁腳。
王柏融是否能旅外的關鍵在於要能夠閱讀比賽的能力,
知道什麼時候怎麼做對球隊最有幫助。
以上。
請各位板友用力吐嘈沒關係,讓我練一下心臟強度也很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