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8》「1分惜敗」的背後 有多大的鴻溝
http://img.ltn.com.tw/Upload/sports/page/800/2015/09/02/29.jpg
台灣小將1分之差輸古巴,無緣甲子園。(特派記者羅志朋攝)
「1分惜敗」是近年來台灣隊打國際賽最常出現的詞彙,今年U18世界盃2:3輸古巴、3:4
輸南韓,都是1分落敗。
翻閱國際賽歷史,2013WBC經典賽台灣隊以3:4敗給日本、2:3輸南韓,2008北京奧運8:
9輸南韓、0:1輸古巴,2004雅典奧運3:4輸日本,1999亞錦賽1:2輸日本,國內媒體最
常用「惜敗」來形容。
由於2020年日本力倡棒壘球重返奧運,因此,日本力爭今年U18主辦權,藉此拉抬聲勢,
也讓甲子園繼1998年亞青賽後,再次舉辦國際賽。
從U18台灣隊在台中集訓開始隨隊採訪,可以明顯感受到球員們強烈企圖心,問他們目標
,每個人答案都是,「我要打進甲子園!」甲子園不僅是日本高校球員聖地,也是台灣球
員夢想殿堂。
站在世界舞台是殘酷且現實的,實力騙不了人。在現場採訪觀察,台灣隊投手群均速不到
140公里,打者擊球力道和古巴、南韓、加拿大相比有段不小落差。現代棒球講求速度和
力量,這批U18小將身上,似乎缺乏這些元素。
這批球員是國內青棒菁英,和世界各國頂尖好手較勁卻相形見絀,這道實力鴻溝已不是集
訓2個多月培養團隊默契,或建構更完整的選訓制度所能彌補的,更深層的問題是,國內
青棒投手球速怎麼不見了?為什麼打者擊球力道不如列強?1分之差,是要下多少功夫打
下底蘊才能追趕上的。
台古大戰結束許多球員哭了,他們遺憾未能進軍甲子園,流下不甘心的眼淚。如果淚水能
喚醒有關單位正視基層棒球問題,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那麼,這個夏天他們的眼淚才算沒
有白流。
(特派記者羅志朋)
http://sports.ltn.com.tw/news/paper/911797
兩年過去了,真的有改善嗎?
還是繼續牡蠣LUB過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