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zzyyxx77 (討噓大師77)
2017-09-28 22:00:29林駿傑/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研究助理
一座巨蛋救國球,還是讓更多人參與棒球救國球?大巨蛋爭吵至今已然失去焦點,從弊案
疑雲、公安問題、場地規格,種種支派路線已然讓我們忘卻大巨蛋初衷應該是要服務廣大
熱愛棒球的球迷,以及期盼棒球變得更好的平民大眾。
有人會問:「發展一座好的球場不好嗎?」
我想問:「你想不想有機會下去這麼好的球場打球?」
「如果,你愛棒球,我相信,答案絕對會是肯定的。」很可惜的是,我們早就沒機會下場
打球了,無論我們多愛都沒用,因為我們沒有機會接觸,只能好好當個鍵盤球員推敲比賽
走向。
因而,重點不在於發展一座好的球場,而是你有沒有「機會」站上這座好的球場,享受你
所喜愛的事情。這就與運動產業的人口結構有關,反倒不只是單一場館興建風波的問題。
維持穩定且持續成長的運動人口為運動產業發展的基石,尤其在現今無時無刻以「健康、
樂活」作為生活口號的都市人更是如此。
過去,我們往往視運動為成年人的特權,這些不外乎是視孩童為升學機器刻板陋習所害,
也造成台灣棒球喜歡看頭不看腳的習慣就落後其他國家三十年之久。1987年Gary Fine曾
於著作《With the Boys》中提到1983年美國少棒聯盟總資產約是一千萬美元,於上月8月
24日由《Times》做的報導《How Kids’ Sports Became a $15 Billion Industry》指出
現今仍以社區為發展主軸的美國家戶,每年可能需要花費超過10%的可支配所得供孩童參
與社區型運動(文中舉例:棒球約莫為20,000美金)。也就是說,三十年間,兒童運動從
數千萬美元成長到數百億美元的巨型產業。當美國當社會越發富裕,可支配所得越高的時
候,父母為孩童付出在「參與社區運動」的支出就越高,但與整體運動產業的關連是什麼
呢?
大聯盟於2015年六月正式啟動「Play Ball」計劃,目的是由上而下的補救自2000年以來
逐漸萎縮的少棒聯盟參與人口,並同時以替代方式取代正規練習,讓更多人不僅能在後院
進行練球,即便只有一顆球,也可以做到不同的練習效果。大聯盟主席Rob Manfred於
2017年在五月公布Play Ball計劃成效於近五年增加6.5%的棒球人口,2015-2016年更是
有著18%的成長。如此驚人成長,你怎麼能說蓋一座球場就能讓台灣棒球這攤死水變成活
水呢?
棒球就如同信仰一般,我們不會只蓋一座集會所,或買一台跑車「服務特定的人」,而是
廣設聚會所「廣結善緣」並購置接駁公車推廣我們所鍾愛的信仰本質。棒球也是如此,蓋
一座巨蛋或許能滿足某些必要的激情,但回過頭來,當你走在台北市街,你會認為這座城
市對棒球友善嗎?當校園處處高掛著「禁止打棒球」你還會覺得台灣國球是棒球嗎?面對
大巨蛋,我們曾幾何時才肯拋下己見回到家,看看晚上沉睡孩童臉上的笑容是否被大人的
慾望摧毀了呢?
你得知道:「場上不會有你,但身旁的孩子會是台灣棒球的未來。」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70920/1206873/
作者: ding0214 (大蘇) 2017-09-28 22:05:00
拿MLB來比真天才
先過家長這關 家長:打籃球就好 還能長高 打什麼棒球
作者:
pttpepe (Ptt屁屁)
2017-09-28 22:05:00其實多蓋些簡易球場吧 真想要推廣的話
作者:
lichai (雷迪咖)
2017-09-28 22:06:00沒必要
什麼叫做沒必要??不要因為自己討厭打棒球就剝奪其他棒球愛好者想打棒球的權利.台灣的棒球場數量原本就過少了
以日本來說,光東京都的棒球場數量就是全台灣的3-4倍另外也沒必要把什麼罪過都推到家長身上啦,台灣的師長問題更大好嗎...到處亂蓋田徑場以致妨礙其他運動發展的可是政府所為.
講白了台灣根本不重視體育,上至政府下至民眾學生時期花所有的時間在讀書考試,畢業後花所有的時間在過勞工作這樣的環境要培養體育根本說笑話
作者:
rahim (money making money)
2017-09-28 22:54:00台灣尤其台北,有地只會想拿來蓋房子
作者: VanHsieh (Van) 2017-09-28 23:18:00
突然覺得每個星期日能在龍潭兄弟球場比一場兩小時的球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作者:
rpm2500 (300yards)
2017-09-29 09:33:00日本學生時期三點半下課就社團活動,台灣五點下課就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