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球這種觀念被發揚光大是從魔球開始的
而魔球本身顛覆的其中一個老觀念叫做:不要害怕被三振
所以我們看那種典型的魔球理論打者像蛋哥、像Swisher或Cust
這些人的三振次數都超級無敵爆高
他們會覺得我先設定一個Zone,不爽揮就放掉,這是基本的概念。
副作用有沒有呢?當然是會有的
別忘了這個理論本身就是菜色不夠的產物,類似MDA當初的七秒太陽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的ID
自從2008年後這隻球隊畫風突變,投手爆強,打者很多都是2成5左右的長槍
所以被對手無安打比賽、完全比賽什麼的也常遇到。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被舊將9BB無安打,當然昨天那場也快差不多慘了)
回頭來說說這個理論的缺點
這種自由攻擊、不追求打擊率也不怕三振、不想短打的球隊。
就好像在玩音樂遊戲的時候排出一個很飄的陣容;
臉白的話當然可以打出一個超級爆幹高的分數,但下限也比較低,
而且容易受主審影響。
打長期的常規賽(特別是比賽前段),這種做法是很OK的,畢竟能拿越多分越好。
但是當你只需要這一分就能追平、甚至結束比賽的時候,
或者打那種只要輸一/N場就沒有明天的季後賽與盃賽;
穩定得分的能力就很重要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可以拿下初代WBC的冠軍吧。
回頭來說說標題,台灣打者是不是太愛選球了?
拜託,千萬不要這樣想。
我回這篇是因為我真的感到害怕了,也不希望大家的想法走回頭路。
如何讓投手開始害怕?
很簡單兩點嘛,一個壘上有不安分的跑者,另一個就是拖長他的用球數。
相反的投手最喜歡什麼?
壞球亂揮、而且會揮空被三振、或者滾地變DP幫他省體力的自殺棒嘛。
(Vladdy或者一朗這種人這種能咬中壞球的另說...)
所以,選球的核心精神源於本壘板紀律,這點是最重要的,絕對不會過時。
所以當我們用這個理論看昨天的比賽,被詭異內角海犧牲掉的打者可以給牡蠣;
第四局的已婚紅中揮空,Fine,技不如人至少策略是對的,回去苦練決勝負就好。
至於再後面的智傑跟詹皇,就真的是壓力太大了,已經開始被很偏的球騙了...
另外,我沒有指名道姓喔,我只是說如果一個打者到後面讓觀眾覺得:
"他好像已經放棄等球,只想隨便碰一下變凡打"
這就是最糟的狀況了,打者心態已經完全崩了,不在意團隊只想求數據(不想再被K了)
這種選手絕對不是選球的信徒。
魔球理論有說:不要害怕被三振。
不管投手、打者都是越怕越打不好,應該設定好策略,然後堅定的去執行。
如果決定要拼強攻,那就像個男人對決,好球就打;空振了也不要垂頭喪氣。
如果決定非要這分不可,那麼,平時就要多練習戰術,然後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