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oward2 (......)》之銘言:
: 我住在東部 小孩就讀有棒球隊的學校
: 學校除了棒球隊 還有游泳隊 籃球隊 田徑隊 最近要成立桌球隊
: 除了校隊 校外還有網球跟跆拳道有教練帶在選手比賽
: 很明顯 學校學業成績好的學生 大部分都在校外學網球跟跆拳道
: 游泳隊的有好有壞 但是好的偏多
: 田徑籃球就普普
: 棒球 一般功課都蠻慘的
: 訓練支出 校外學的當然全額自費 包括學費, 器材費
: 游泳隊正規訓練目前還沒付費 但是額外訓練 (暑訓, 晨訓) 要收費
: 游泳裝備也要自己買
: 田徑籃球不太花錢 教練學校支出 但是沒什麼比賽 因為沒經費
: 棒球隊錢超多 縣府有專案補助 教練費 器材費 比賽經費 營養金 全部都有
: 教練跟帶隊老師也幾乎像隨行保母 非常辛苦
: 但是家長端能提供的協助就超少 弱勢家庭非常多
: 每天訓練完教練還要一個一個載學生回家
: 比賽 其他校隊一年差不多兩三次 想要多參賽 家長自己帶
: 棒球隊 一年就要比十幾場 關懷杯 諸羅山盃 縣長盃..... 等等
: 幾乎每個月都在比賽
: 能不能不去 不行 因為縣府補助 所以要求要參賽
: 再來 這兩個月本校有很多選手不在校 因為都到市區學校集訓
: 要比台彩威力杯 (縣際對抗賽)
: 聽說是本縣長不想輸 所以集合全縣最強的選手集中住宿訓練
: 上課就短期轉學籍到市區學校上課
: 其實我蠻反對這件事 因為想也知道學生去市區一定沒有心想念書
: 本來功課就不好了 去集訓個兩個月 回來更跟不上
: 這是國小端的狀況 當然棒球隊也是有功課好的 有在補習的學生
: 但是還是少數 而且這類大多國小畢業就不會去念所謂棒球學校
: 國中端大概就更極端了吧
所以我常說這世界少棒還要政府九成大概就台灣了吧
就連一樣玩菁英制的韓國,他們的家長都要負擔教練費
美國就是社區少棒隊,社區小孩一同打球,強調遊玩與教育
日本一樣是社區性,而且打軟式為主
所以台灣少棒真的要轉型
你長大想玩菁英無所謂,小孩子階段這就免了
而且家長負責多數開銷也才是合理的
當然台灣社區文化並不盛行,家長為孩子的運動出錢的風氣也很薄弱
小孩不是在小學就是安親班
這樣填鴨的,無趣的孩童生活,什麼時候能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