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谷宣佈前往MLB的LAA的這天,
我想把先前自我興趣的大谷分析統計拿出來,說明大谷的實戰能力與運用方式,
作為投手實力的具體表現就是三振,作為打者實力的論據當然就是安打
所以一次次分析大谷的三振與安打型態,大致上可以知道大谷的投打能力
而用大谷宛如棒球之神附身的2016年(洋聯年度MVP)
最可以說明大谷為何令東西方棒球界都為之瘋狂的原因
分析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05dBnrN1o 大谷2016的Highlight
174次三振之球種分布,單純看三振的第三個好球:
叉 叉 直 叉 滑 直 叉 叉 叉 直 滑 直 滑 滑 直 叉 直 叉 叉 叉 001-020
FK FK ST FK SL ST FK FK FK ST SL ST SL SL ST FK ST FK FK FK
滑 滑 滑 叉 直 直 叉 叉 直 直 直 直 叉 滑 直 直 直 直 滑 直 021-040
SL SL SL FK ST ST FK FK ST ST ST ST FK SL ST ST ST ST SL ST
滑 叉 直 滑 滑 曲 直 直 滑 直 直 直 直 叉 直 直 直 直 叉 直 041-060
SL FK ST SL SL CV ST ST SL ST ST ST ST FK ST ST ST ST FK ST
直 直 直 叉 直 叉 直 叉 叉 曲 滑 曲 直 曲 直 直 叉 直 曲 叉 061-080
ST ST ST FK ST FK ST FK FK CV SL CV ST CV ST ST FK ST CV FK
直 叉 叉 直 直 叉 滑 直 直 直 直 叉 叉 直 直 滑 滑 滑 叉 滑 081-100
ST FK FK ST ST FK SL ST ST ST ST FK FK ST ST SL SL SL FK SL
叉 滑 直 叉 直 滑 直 滑 滑 直 叉 叉 滑 滑 直 叉 滑 滑 直 滑 101-120
FK SL ST FK ST SL ST SL SL ST FK FK SL SL ST FK SL SL ST SL
直 滑 滑 叉 直 直 滑 直 滑 滑 叉 叉 滑 直 叉 叉 直 滑 直 直 121-140
ST SL SL FK ST ST SL ST SL SL FK FK SL ST FK FK ST SL ST ST
直 叉 滑 滑 直 直 直 叉 叉 滑 滑 叉 叉 滑 直 叉 滑 叉 叉 直 141-160
ST FK SL SL ST ST ST FK FK SL SL FK FK SL ST FK SL FK FK ST
直 直 直 滑 滑 直 滑 滑 滑 直 直 直 直 滑 161-174
ST ST ST SL SL ST SL SL SL ST ST ST ST SL
直=ST=直球(straight):75
叉=FK=指叉(Forker):47
滑=SL=滑球(Slider):47
曲=CV=曲球(Curve): 5
從以上可知大谷當然是以155+的直球作為主要武器,也因此獲得最多的75次三振
搭配滑球與指叉作為主要變化球,兩種球路有著相同數量的三振量
(不過大谷也有變速球,我無法用區別與指叉間的差異,所以下墜球路都列為指叉)
有時會參雜曲球,但僅僅只有5次三振數,可見得這只是偶爾試用
分析一下之後可以知道大概是當年6/26對歐力士一戰為分水嶺
6/26前,主要是以直球和指叉為主戰球路來三振打者,滑球三振較少
6/26後,滑球取代指叉成為第二大球路,減少了指叉的用量
這對大谷算是好事,大谷本來是以直球與指叉作為主要武器球
對MLB不鼓勵運用易傷手的指叉球之情境來說,
大谷滑球運用的增進,會逐漸成為其重要的能力,
當然,從Highlight的三振集當中是看不出大谷控球的好壞
以及迫使打者打成內滾甚至雙殺,或是軟弱飛球的能力如何
即在三振能力以外的危機控制能力
104支安打型態之分析:
轟 滾 轟 平 平 平 滾 內 德 平 轟 越 滾 轟 平 轟 轟 轟 平 轟 001-020
HR GH HR LD LD LD GH IH TL LD HR OV GH HR LD HR HR HR LD HR
平 越 滾 內 滾 滾 滾 滾 轟 德 越 滾 平 平 越 滾 內 平 內 轟 021-040
LD OV GH IH GH GH GH GH HR TL OV GH LD LD OV GH IH LD IH HR
德 內 滾 滾 轟 滾 平 滾 平 滾 平 內 滾 轟 滾 平 轟 滾 平 轟 041-060
TL IH GH GH HR GH LD GH LD GH LD IH GH HR GH LD HR GH LD HR
平 德 內 轟 轟 滾 平 滾 滾 內 轟 平 德 轟 滾 平 轟 平 平 內 061-080
LD TL IH HR HR GH LD GH GH IH HR LD TL HR GH LD HR LD LD IH
滾 滾 轟 滾 德 滾 平 平 滾 滾 轟 轟 滾 滾 平 平 平 平 平 平 081-100
GH GH HR GH TL GH LD LD GH GH HR HR GH GH LD LD LD LD LD LD
平 越 平 德 101-104
LD OV LD TL
轟=HR=全壘打(Home Run) :22支
越=OV=飛越安打(Over) :5支,越過外野手上空深遠安打,即「歐吧」
平=LD=平飛安打(Line Drive) :31支
滾=GH=滾地穿越安打(Ground Hit):30支
內=IH=內野安打(Infield Hit) :9支
德=TL=德州安打(Texas Leaguer) :7支,即落在內外野手間的軟弱飛球安打
一般而言,安打的理想型態是所謂的Line Drive,平飛落地安打
因為擊中球心而形成平飛球而在外野落地形成安打
而更高一等的飛越安打(歐吧),甚至是夢寐以求的全壘打
也可以說是Line Drive的延伸,也就是「全壘打是安打的延伸」的主要意義
大谷把球擊成平飛安打以上的比例不錯,104支安打中有58支
所以可以證明他是名強力打者,能把球擊成強勁飛球
而7支德州安打雖說是運氣,但也代表日職外野守對大谷長打能力的敬畏使然
內野安打主要是顯示大谷作為投手兼打者之外還有令人驚豔的跑壘速度
滾地穿越安打比較難說,算是有運氣跟實力成份
要看擊球的滾動速度方向和守備員能力而定,
不過大致來說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大谷在日本職棒是頂尖打擊者
只是一樣的,Highlight當中看不出來大谷的選球與擊球能力(Contact)
如果搭配Highlight以外的投打數據,
可以斷定:2016年的大谷是日本職棒最有威力的投手,與最有威力的打者(之一)
投球三振率高,被長打率低,控球雖然比不上菅野這樣的精準,
但依靠剽悍的球速,及優異的滑球與指叉攻擊好球帶,還是能有效的解決日職打者
打擊上則是屬於不畏懼三振而全力揮擊的型態,被三振次數也跟著全壘打數水漲船高
擊球力道相當突出,全壘打率不錯,不過選球與擊球能力(Contact)不夠精準
因此也累積相當多的揮空三振,但在日職也還是難以對付的強打者
所以在日本職棒當中,大谷無論投打都是頂尖的選手,這點可說是常識
有人批評描寫虛構大聯盟日本投手本田吾郎的漫畫「棒球大聯盟」
故事中的比賽只剩下單純的三振跟全壘打,熱血有餘而理智不足
不過也反面映襯了打者擊出全壘打,與投手投出三振,
投打對決的兩種極端結果,是棒球比賽中最精采的部份
同時作為強力投手與打者的大谷翔平,就完美的體現了這種特質
作為投手單場可以狂飆10多次三振,作為打者也可以單季擊出20轟
也難怪無論是場邊看球的球迷,還是來挖寶的大聯盟球探們,
都會為大谷不可思議的二刀流表現而如癡如醉
但在更高一級的MLB比賽,大谷能否突破原本在NPB當中就存在的投打缺陷,
而成為成功的大聯盟選手?就要看大谷自我的訓練與天使球團的養成能力了。